东西方赏石文化面面观.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西方赏石文化 面面观 东西方赏石文化 面面 观 罗献林 刘文龙 “东方是东方, 西方是西方”。 这是一百多年 前英国诗人吉卜林写下的诗句, 对赏石文 化 来 说, 基本还是如此。 东西方赏石文化的融合似乎 还得待以时日, 这自然与东西方赏石文化的交流 刚刚起步有关。 深受中华文化熏陶与影响的日本、韩国及东 南亚诸国, 近二十年来赏石也已蔚然成风, 其石 文化与我国一脉相承, 共同组成东方赏石文化。 我国的观赏石文化在宋代即已传入日本, 启迪了 日本“水石”玩赏的思想, 至今日本较著名的寺院 仍保存着许多历史悠久的名石。 当今, 日本爱石 者大多数是退休老人, 年轻人因工作繁忙等原因 极少参与。其室内观赏石分为两类, 一类称“装饰 石”( 多指纹理石类) , 另一类称“水石”( 包括造型 石、盆景石) , 日本的奇石展称“水石展”, 欣赏水 石称“水石道”( 用水盘载石) , 与我国赏石文化大 同小异。 如爱石者在“和室”( 无床用榻榻米的居 室) 内布置一块造型石, 伴以盆景或花草, 墙上配 挂一幅内容与造型石意境相似的字画, 赏石者盘 腿而坐, 边品茶, 边用喷壶向景观石喷水, 静心欣 赏喷水后水被石吸收时石画的变化所带来的种 种情趣, 不出斗室, 即能静观山之神奇。赏石者全 身心地享受着退休后淡然处世的悠闲生活。据栾 永军报道, 日本的佐滕家族收藏有一块灵 璧 石 —— 明代米万钟遗爱石“云”。 日本各地石展频 繁, 但商业气息淡薄, 文化气息浓郁, 其自身水石 藏量有限, 但对外来石似乎又不很感兴趣。 在唐代, 新罗国 ( 今韩国) 就直接借鉴唐时期 皇家园林的园石布设方法, 至今韩国仍保留有唐 代 流行的“峰石”, 陈列在古代的宫殿和寺庙里。 有人报道韩国爱石者约占总人口的 5% , 达 200 44 万人之众, 比我国现有的玩石者还多 10 倍 ( 据不 完全统计, 我国仅 20 万左右) , 其国民爱石之心 较之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韩国人喜欢山水景观 石, 并将可供玩赏的石头称为寿石, 大概是希望 玩石者的寿命能与石头一样地久天长吧 ( 也许与 “寿比南山”的成语有关) , 其寓意十分深远。韩国 人赏石以水盘为主, 近几年来木托也已占 上 三 成。寿石产地为南汉江沿岸, 现在石源几近枯缺, 因而已把石源转向国外, 特别是到中国大 陆 收 购。但 1997 年 7 月东南亚金融风波之后, 已使其 观赏石贸易一厥不振。 新、马、泰及印度尼西来等国的玩石赏石主 要由当地华侨带动发起, 如新加坡奇石馆的藏石 全部由华侨张荣光先生提供并担任馆长。张荣光 先生六代收藏奇石近万块, 最重的达 30 吨; 马来 西亚的观赏资源比较丰富, 但赏石者仅局限少数 华人, 如陈汉城等经常组团参加国际石展; 泰国 赏石玩石也是局限于华人, 如周镇荣先生藏石数 以万计, 并将自己工厂的门厅 ( 200m 2 ) 暂时辟为 “泰国奇石馆”宣传石文化, 以争取更多的人加入 玩石赏石队伍; 印尼赏石活动亦由华人富商麦培 满先生发起, 并促成二年一届的亚太区盆景雅石 展得以实施。 东西方赏石文化主要差异如表 1 所述。为什 么会造成这些差异呢? 下面我们对比进行一些简 要的分析与探索。 ① 代表世界文化体系的东方文化与西方文 化,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个文化体系, 不论是地 域、人口及成就上, 都是世界文化之魁首。在东方 文化中, 以中国文化圈为代表, 西方文化则以欧 美为代表。因此, 东西方石文化的对比, 实质上是 出 版社, 1980, 8 出 版社, 1980, 818 页) 此后, 以堂堂古代建筑祖 师 鲁班命名并已久传的“鲁班石”, 即因一首《解 闷 》诗而更名换姓变成“杜甫石”了, 这自然不是 诗圣杜甫所为, 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古文化中 重文轻理的弊端。 再看历代对奇石的赏析文化, 其多是为了修身养性, 赏心、悦目、明理 ( 主要是 玩石励志, 在玩石中悟出一些为人处世的哲理) , 中国和欧美文化的对比。 从全世界来看, 人类的 文明史均可划分为远古、古代、中世纪 ( 公元 476 - 1640 年通常指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 、近代和 现代五个时期。 而从社会性质而言, 则又可分为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五个发展阶段。 通过以上纵向划 分、对比, 可帮助我们找到中西方石文化差异的 原因所在。 ② 就中国而言, 其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结 束早, 但从古代—— 中世纪—— 近代的主要历史 时期, 均处于漫长的封建社会 ( 最后的百年为半 殖地半封建社会) , 其时间长达 2400 余年。 对这 个阶段而言, 中国是“早进晚出”( 较西方而言, 是 很早进入, 很晚离开封建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