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天山之夏》教案三篇.doc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天山之夏》教案三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湘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天山之夏》教 案三篇 篇一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积累相课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育课文。 3、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感觉美的熏陶。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朗读,读中想象,读中感谢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如何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三、教学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课件。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江南,江南的山水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北国的新疆风光同样令人陶醉,那里有盛产水果的吐鲁番盆地,神奇的火焰山,还有令人神往的天山。作家碧野描写的天山绵亘数千里,地域广袤,景物丰美。今天就主我们随同碧野,一起走进天山里去欣赏一番那里迷人的景色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小结: (演示)天山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是亚洲山系之一,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的旅游胜地。 2.让我们带着对天山的向往来读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天山之夏是否和我们这里一样炎热呢? (3)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3、学生生字词,理解词语 (1)学习生字:读准下列字音 白缎(duàn) 山涧(jiàn) 俯(fǔ)视 马蹄 溅(jiàn)起 绵延 离鞍(ān) 飞泻(xiè) 峭(qiào)壁 白莲(lián) 萦(yíng)绕 矫(jiǎo)健 荡漾(yàng) 新疆(jāng) 漏(lòu)下 洄(huí)水涡 戈(gē)壁滩 白皑皑(ái) 五彩斑斓(lán) 五彩缤纷 (2)多音字 盛:shèng 茂盛 chéng 盛饭 饮:yǐn 饮水 yìn 饮马 奇:qí 奇怪 jī 奇数 重:zhòng 重量 chóng 重叠 (3)理解词语 峭壁:陡直的山崖。 俯视:从高处往下看。本课指坐在马鞍上看饮马溪。 斑斓:灿烂多彩。本课指溪水中水石色彩绚丽。 蜿蜒:形容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本课用来形容原始森林绵延不尽。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本课形容溪水起伏动荡的样子。 重重叠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本课用来形容森林中树木很多,又很茂密的样子。 五彩缤纷:五彩:各种颜色;缤纷:繁多交错的样子。指颜色繁多 ,非常好看。本课指山中野花的色彩艳丽而繁多。 矫健:强壮有力。本课指马强壮有力。 绚烂:灿烂。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是按移步换景即地点变换的顺序来写的)你是从哪看出来的,请你找找课文中的脉络句?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 ——走进天山深处,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美。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2、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部分(1)全文总述,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第二部分(2)写作者骑马进入天山所看见的景色。 第三部分(3)描写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 第四部分(4-6)描写森林深处的花和牧场。 四、学生再读课文,感悟静美 1、天山之夏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呢? ——作者描写了天山的“静”美。 1、 课文写天山的“静”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寂静”“幽静”、“风平浪静”) 2、 作者具体是怎样来描写的? ——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具体地描写天山的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的“静”美。 五、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将本节课的学习所得写下来吧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文章抓住了天山的什么特点来突出天山之夏美?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情 1.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抓住天山的“静”美,写出了天山之夏独具风韵。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地阅读课文,看文章围绕“静”描写了哪写景物?

文档评论(0)

施工方案编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专业从事招投标施工方案编制,工程造价预算编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资料编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