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莱路冯家庄互通立交改造工程顶升方案分析报告..doc

泰莱路冯家庄互通立交改造工程顶升方案分析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件2: 泰莱路冯家庄互通立交改造工程顶升方案 分 析 报 告 - PAGE 1 - 第一章 概述 一、报告撰写背景 该报告以泰莱路冯家庄互通立交改造工程顶升方案为背景,针对顶升方案中提出的施工方法开展可行性研究。研究内容包括主梁在顶升过程中的受力性能和变形特性,桥墩和桥台的受压性能等。研究成果可作为决策、施工的重要参考资料,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和桥梁正常服役能力。 二、报告撰写依据 1、冯家庄互通式立交平面竣工图; 2、泰莱路冯家庄互通立交改造工程图纸; 3、冯家庄互通立交顶升施工方案(草案); 4、相关单位提供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混凝土强度等级等; 5、现场勘查;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等。 三、研究方法 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参数化建模(APDL)技术,分别建立主梁、桥墩和桥台的有限元模型。混凝土强度等级:主梁C40;桥墩和桥台C30。顶升位置处采用与千斤顶直径相同的钢板模拟,直径为25cm。共分析了10种工况(其中4种工况用于辅助建模),分析工况涵盖了施工受力全过程。 第二章 主梁受力和变形性能分析 一、研究工况 研究工况包括10种,其中工况1为先顶升0#台3mm;工况2为在顶升0#台之后顶升1#墩;工况3、4、5依次类推,至工况5完成全桥顶升。工况6、7、8、9为建模分析辅助工况,用于确定受力模型;工况10为对照工况,即顶升前主梁的受力状态,桥墩(台)编号如图2.1所示。 图2.1 桥墩(台)编号示意图 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和网格划分 本文采用APDL参数化建模技术建立有限元模型(图2.2),网格划分采用自由划分(图2.3),主梁采用SOLID65单元(该单元主要用于模拟混凝土结构),千斤顶支座处采用SOLID45单元模拟。 图2.2 主梁模型 图2.3 局部网格划分 三、顶升过程中主梁挠度变形规律 1、工况1 如图2.4所示为工况1顶升致变规律,即在0#台向上顶升3mm时,主梁的挠度变形规律。最大挠度为30.149mm,发生在中间两跨的跨中位置。模型的边界条件为远离顶升端的另一端限制平动自由度,顶升端施加竖向3mm的位移约束;中间三个桥墩对主梁的支撑作用借助辅助工况6确定,图2.5所示为工况6的挠度变形规律。 图2.4 工况1顶升致变规律 图2.5 工况6顶升致变规律 2、工况2 如图2.6所示为工况2顶升致变规律,即依次在0#台、1#墩向上顶升3mm后,主梁的挠度变形规律。最大挠度为30.114mm,如图2.6所示的深蓝色区域。模型的边界条件为远离顶升端的另一端限制平动自由度,0#台、1#墩顶升对应位置施加竖向3mm的位移约束;其余桥墩对主梁的支撑作用借助辅助工况7确定,图2.7所示为工况 图2.6 工况2顶升致变规律 图2.7 工况7顶升致变规律 3、工况3 如图2.8所示为工况3顶升致变规律,即依次在0#台、1#墩、2#墩向上顶升3mm后,主梁的挠度变形规律。最大挠度为28.506mm,如图2.8所示的深蓝色区域。模型的边界条件为远离最初顶升端的另一端限制平动自由度,0#台、1#墩、2#墩顶升对应位置施加竖向3mm的位移约束;其余桥墩对主梁的支撑作用借助辅助工况8确定,图2.9所示为工况8 图2.8 工况3顶升致变规律 图2.9 工况8顶升致变规律 4、工况4 如图2.10所示为工况4顶升致变规律,即依次在0#台、1#墩、2#墩和3#墩向上顶升3mm后,主梁的挠度变形规律。最大挠度为26.962mm,如图2.8所示的深蓝色区域。模型的边界条件为远离最初顶升端的另一端限制平动自由度,0#台、1#墩、2#墩和3#墩顶升对应位置施加3mm竖向位移约束;其余桥墩对主梁的支撑作用借助辅助工况9确定,图2.11所示为工况 图2.10 工况4顶升致变规律 图2.11 工况9顶升致变规律 5、工况5 如图2.12所示为工况5顶升致变规律,即整个主梁向上顶升3mm后,主梁的挠度变形规律。最大挠度为26.954mm,如图2.12所示的深蓝色区域。图2.13所示为工况10的挠度变形规律,即未顶升时主梁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规律。不难发现, 图2.12 工况5顶升致变规律 图2.13 工况10顶升致变规律 四、顶升过程中主梁第一主应力变形规律 对于混凝土、铸铁、石料等一般脆性材料,多采用第一强度理论,考察绝对值最大的主应力,本文着重探讨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依此确定混凝土是否开裂、压碎。 1、工况1至工况5第一主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本报告给出了工况1至工况5主梁梁底和梁顶对应的第一主应力分布云图,如图2.14至2.18所示。可明显看出,在支撑点附近存在拉(压)应力较大的区域,局部小范围超过了混凝土的对应强度,通过增设钢板扩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应力集中程度(详细计算见下文);除这些区域外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