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叶天士《温热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叶天士《温热论》 温热论讲述目录 一、叶天士生平 二、《温热论》简介 三、温病大纲(原文1、2) 四、邪在肺卫(原文3、4) 五、流连气分(原文5) 六、邪留三焦(原文6) 七、里结阳明(原文7) 八、论湿(原文10) 九、邪入营血(原文11、12) 一、叶天士生平 清代名医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晚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人,1667~1746)。祖籍安徽歙(she)县,先世迁吴县(今江苏苏州市)阊(chang)门外下塘上津桥畔。祖父叶时和父亲叶朝皆精通医术,都以儿科知名。 一、叶天士生平 叶桂十二岁从其父习医。十四岁时,其父逝世, 遂从其父门生朱君。朱君以得于师者授之与叶桂,桂闻言即解,领悟更胜于老师。同时,凡闻某医善治某证,即执弟子礼,得其术则更从他师。至十八岁时已先后得到17位老师指点津迷,包括王子接28.1658-?、周扬俊577等名医。 一、叶天士生平 叶桂如此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故学识渊博,医术精湛,于家传儿科之外,兼精通内科,妇科、外科等各科,临证时能探清病源,立方不拘成法,投药奇效,名满天下,为医界之首。 一、叶天士生平 叶桂以医致富,性好闲好玩。有人病危,急请诊治,也常懒惰不愿出门,由此颇遭非议。但凡叶桂赴诊者,则无不立奏奇效,故虽有非议也未能湮没其名誉。 一、叶天士生平 叶桂对辨证论治有真知灼见。“药之寒温,视疾之凉热。自刘河间以暑火立论,专用寒凉;李东恒论脾胃之火,必务温养,习用参、附;丹溪创阴虚火动之论,又偏于寒凉。嗣是,宗丹溪者多寒凉,宗东恒者多温养。近世医者茫无定识,假兼备以幸中,借和平以藏拙,甚至朝用一方,晚易一剂,无有成见。盖病有见证有变证,有特证,必灼见其初、终、转、变, 二、叶天士著作 叶氏一生忙于诊务,著述多由其弟子整理而成,存世的有《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叶氏医案存真》、《眉寿堂方案选存》、《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等。 二、叶天士著作 据唐大烈《吴医汇讲》小引中所记,《温热论》为“先生游于洞庭山,门人顾景文随之舟中,以当时所语信笔录记”而成。 该篇文辞简要,论述精辟,甚切实用,为中医典籍中论述温热病的一部专著,被称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三、《温热论》主要学术思想及简介 第一、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指出了温病的病因、感邪途径及传变形式,并进一步明确了温病和伤寒的区别。 第二、创立卫气营血学说作为温病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明确了温病的证治规律。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温病诊断学的内容,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pei等。 第四、论述了妇人温病的证治特点,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内容。 三、《温热论》主要学术思想及简介 本篇著作世传有两种版本。其内容基本相同,仅文字略有出入。 一是由华岫云收载于《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温热论》,称为“华本”。 一是唐大烈收载于《吴医汇讲》中的《温证论治》,称为“唐本”。 二、《温热论》简介 后章虚谷依“唐本”将其收于《医门棒喝》中,名《叶天士温病论》,对原文逐条进行详细的注释,并阐发已见。 王孟英依“华本” 将其收于《温热经纬》中,更名为《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不仅收入了众多医家的注释和论述,本人亦加了精辟的按语。 《温热论》简介 此后,注释本篇的还有凌嘉六、宋佑甫、周学海、陈光淞、杨达夫等。 吴坤安的《伤寒指掌》、茅雨人的《感证集腋》、董废翁的《西塘感证》虽非注释本,但对本篇内容也作了阐发,可供参考。 《温热论》简介 本教材以“华本”为据,共列37条,将内容归类分析,按原文、提要、释评之体例予以叙述。 原文后括号内数字,为《温热论》条文顺序编号 原文1-10要求理解背诵 三、《温热论》原文类编 (一)温病大纲(原文1)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温病大纲(原文1) [提要] 温病证治总纲。概括了新感温病的病因、感邪途径、发病部位、传变趋势,指出温病治法与伤寒有别。 温病大纲(原文2) 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 温病大纲(原文1、2) 1、在卫汗之可也,“汗”指什么?(辛凉透解、辛温发汗、辛寒清解) 2、温病的治疗大法有哪些? 3、病在肺经可属(1卫或气;2卫;3气) 4、邪在心包可在(1卫;2营;3血;4营或血) 5、逆传心包—— 6、透热转气—— 7、如何理解“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温邪” 对于温病的病因,历来认识不同。 明代以前医家多遵从《内经》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说。 明末医家吴又可《温疫论》中提出“杂气论”,认为“杂气为病,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