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知识讲稿.pptVIP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新版)新人教版知识讲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内迁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方民族大融合 课堂小结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习目标 1.知道北魏的建立情况及其统一黄河流域的史实 2.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以及作用 3.了解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 北魏统一 1、民族: 3、统一时间: 4、影响: 2、政权名称: 北魏 439年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 鲜卑族 1、北方的统一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2、民族的融合 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 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由于北方民族善于骑射,涉水草,所以多上身着褶,下身着裤,称为“裤褶服”。裤褶服是北方民族日常穿用的服饰,但在传入中原后为了符合汉族服饰的特点进行了改进,主要是改大袖口,改阔裤腿,多作为军服或休闲装,在南朝时盛行。 南北流行服饰--裤褶服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魏骑兵俑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在生产方式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经验,成为农业居民。 自学指导二(2分钟) 认真阅读课本PP115的第二个标题(要求:同时注意绿色字体和图片) 知识点二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2.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作用?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⑴原因 ⑵目的: ⑶迁都: 经济因素:平城气候干燥,出产的粮食不能满 足众多人口的需要; 政治因素:平成位置偏北,不利于对中原地区 的统治和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从平城迁都洛阳 ⑷迁都到洛阳的影响: 洛阳迅速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人口达到五十万左右,经济繁荣。 平城 洛阳   洛阳地理位置优越,农业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且为数朝之都(东周、东汉、曹魏、西晋曾定都于此),素来是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迁都洛阳还便于举兵南下,实现孝文帝南北统一的愿望。 自学指导三(3分钟) 认真阅读课本P115-P116的第三个标题(要求:同时注意绿色字体和图片) 知识点三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北魏初建时都城在哪里?之后又把都城迁到了那里? 2.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措施 ①说汉话:在朝廷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改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用汉制: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⑥学汉礼: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2、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 ——穿汉服 北魏供养人服饰 《孝文帝出行图》。画面中所有的人都是峨冠博带,宽衣大袖,反映了孝文帝汉化改革以后北魏的衣冠制度。 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开始动工开凿 龙门石窟 位于今河南洛阳市南的龙门山。 ——改汉姓 鲜 卑 姓 汉  姓 拓跋 拔拔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元 长孙 穆 陆 贺 刘 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 ——学汉礼 想一想: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3、北朝政权更迭表  北魏后期,政治日益腐败,鲜卑门阀腐化,阶级斗争的发展使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争权夺利。534年,高欢建立东魏政权,定都邺(yè 今河南安阳北)。535年,宇文泰建立西魏政权,定都长安。北魏最终分裂。东、西魏没维持多久,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东魏,建立北齐。557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北周,形成周、齐对峙。北周通过实行均田制、府兵制等措施,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灭北齐,统一北方。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534~550年)(550~577年) (535~557年)(557~581年) (439~534年)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北魏 西魏     北周 * *

文档评论(0)

youngyu03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