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6
中国古代文论讲义(提纲)
第一讲 绪论:中国文论概况
文论(文学理论)的产生
人用文学和艺术来表现,用批评和理论来解释。
刘若愚说:“所有文学和艺术试图表现不可表现者,所有的文学和艺术理论也试图解释不可解释者。”(《中国文学理论》5页)
文学先于文论产生和发展。
文学产生并且有了相当的发展以后,要整理,于是出现了文论,就是对于文学的评论、批评。
整理,一面可以看出文学和其他学术(非文学)的不同,一面可以看出文学作品本身的“本同而末异”。
批评就得有眼光,有标准。于是为批评的批评——批评的理论产生了。批评的理论可以指导批评,同时对作家也有借鉴。于是,批评变得有力量、有价值、有意义。
文论的演变
中国古代文论的发生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文学观念演进期(从先秦到南北朝,上古期,约2600年);
一是文学观念复古期(从隋唐到宋,中古期,约700年);
一是文学观念完成期(从元到清,近古期,约700年)。
上古期,论文的风气偏于“文”,重在从形式上去认识文学;
中古期论文的风气偏于“质”,重在从内容上去认识文学;
后一时期,是批评家试图建立一种完善的批评理论,使得批评言之有据,所以谓之完成期。
这是一个大概的轮廓。可以再说详细一些。
1、文学观念演进期又可分为三个时期:
先秦为一期,
两汉为一期,
魏晋南北朝为一期。
先秦时所谓“文学”,是广义的文学观念,也是最初期的文学观念。当时的“文学”是和学术不分的,文学兼有“文章”和“博学”两重含义。
孔子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莫(大约)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论语》1-6、7-33)文,文献。
到了两汉,“文”和“学”分开来讲了。
人们把属于词章一类的作品(讲究形式与修辞)称之为“文”或“文章”,把含有学术意义的作品,称为“学”或“文学”。
班固批评屈原“露才扬己”“以离(罹,遭受)谗贼”,但“其文弘博丽雅,为辞赋宗”。(《汉书艺文志》)虽说“文学”一词与今天的含义不同,但毕竟汉人对“文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到魏晋南北朝,人们对“文学”认识得更清了。
他们把学术分为“经学”、“史学”、“玄学”和“文学”数种。文学的含义与今相同。
更进一步,他们把文学再细分为“文”与“笔”两类;
“文”是指情感的、美感的文学,
“笔”是指理智的、应用的文学。
即今人的纯文学与杂文学之分。可以看出文学观念的演进。
文学观念复古期也分为两个阶段:
隋唐五代为第一期,
宋(主要是北宋)为第二期。
第一期尤其是唐人,批评六朝的“浮靡”文风,取消“文”、“笔”之分,反对骈俪,看轻讲藻饰、音节而言之无物的文章,以“笔”为“文”,重在内容,主张文以明道,标榜他们所作是以古圣贤为法的“古文”。所以态度是复古的。
如陈子昂“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李白《古风其一》:“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唐人主张明道,结果还是偏于学文;
到了北宋道学家那里,才完全重道轻文,主张文以载道,为道而作文,不是以“笔”为“文”,简直是以“学”为“文”。
所以到第二期又取消了汉代“学(文学)”与“文(文章)”的分别,“文章”和“博学”又合而为一了。这两个时期为文学观念复古期。
3、完成期分三个时期:
第一期,南宋元金,是“明而未融”的时期。
第二期,明代,学风偏于文艺,批评偏于纯艺术,“空疏不学”成为时代病。
第三期,清代,学风与明代相反,不是偏胜,而是集大成。
清代学术的特殊在于,没有自己一代的特点,而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如文学上,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称,清人没有此外的特殊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清代的文学批评也是如此。以前所有论诗论文的种种主张,清人没有不加以演绎而申述之的。清代可谓文论极为发达的时代。
再之,清代学术有它特殊的风气,就是不喜空论,犹重实验。实事求是,无征不信,是一般学者持守的信条。
三、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
1、批评文本的文学化
中国古代文论从先秦的子书,到汉代的序跋、书信等都具有文学化倾向。魏晋南北朝更是批评文本的彻底文学化,刘勰的《文心雕龙》是骈体文、陆机的《文赋》是赋体。唐代流行的是以诗论诗,杜甫《戏为六绝句》、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宋代诗话大盛,欧阳修《六一诗话》开其风、严羽《沧浪诗话》收其尾。明清流行小说、戏曲的点评,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是代表人物。
2、批评方式(话语)的诗性化
如比兴的方式。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诗经》中常用的创作方法。古人论理时也常用此法。
如《论语》中“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子不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