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教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课型:主读课文 上课时间:2013年4月8日 作者:陈 于 单位:枣庄十五中东校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2课时) 课前预习: 查阅生字词、作者相关资料,及本课的原文。阅读文章标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段并简要分析、赏析。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托尔斯泰及有关文学常识;识记、积累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归纳小说情节;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探寻小说的主题。 3.欣赏作品处理情节详略、结尾耐人寻味的特点。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评价任务: 1、初读课文,根据重点词句概述寓言内容,能准确地复述故事。 2、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3、感悟寓言,体会其中包含的哲理。 教学模式:“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感悟导入】 每个人都对未来充满了梦想和希冀,不过有的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称之为非分之想、妄想。今天我们阅读的作品——《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就是有关欲望的问题,欲望多少才是适当的呢?让我们先来通过阅读,评一评故事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这一生活资料的欲望是否适当? 【预习展示】 一、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 1、走近作者: 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他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重要作品有《战争和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2、背景资料:托尔斯泰生活的时代,社会上一些人成为拜金主义者。他们穷奢极欲、贪得无厌,社会风气和日俱下。为此,托尔斯泰写了这篇小说,讽刺批评那些贪得无厌的人。 二、积累本文的生字词语: 咂(zā):用唇吸;呷。 陌(mò)生:生疏;不熟悉。 捉摸:思考,思索。 棘(jí):泛指有刺的草木。 贫瘠(jí):(土地)薄;不肥沃。 灼(zhuó):烧;烤。 咫(zhǐ)尺:比喻很近的距离。 广袤(mào):广阔、辽阔。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和众不同:不同于一般;跟别人的不一样。 白白:形容没有任何收获。 吩咐:口头指派或命令。 争分夺秒:指充分利用时间。 敦促:恳切地催促。 三、自读课文: 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标注学习所得及不懂的地方,和老师、同学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合作探究】 一、解题:怎样理解题意?可否将“一个人”换成“帕霍姆”? 题目中的“土地”象征了欲望。文题以问句的形式向人们提出疑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文中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的需求,即欲望到底有多大? 不能。帕霍姆只是文中具体的一个人,若以此为题,则他的故事只是他自己的故事,无法在读者心中引发起属于自己的思考和感触;而“一个人”既包括了帕霍姆这样一个人,又包括我们读者,——在称呼上更具情感意味;这样在阅读之后,我们将会通过帕霍姆的故事引发共鸣,从而深切地思索个人的生命意义和追求。只有这样,文章才更富有启人深思的力量。 二、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主要情节。 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也可以采用不同的顺序。 角度提示:⑴帕霍姆的角度。⑵故事叙述者的角度。⑶巴什基尔首领的角度。⑷其它角度。 (复述评点标准:故事完整、叙述条理清晰,有层次感,语言流畅等。 三、阅读课文,梳理课文情节结构。 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交待主人公的身份和生活境况,以及他对土地的渴望。介绍故事背景,为后文的发展作铺垫。 开端(1——3):帕霍姆为改善生活而欲买地。 发展(4——10):两次买地:第一次:收入颇丰;第二次:是第一次的十倍。 高潮(11——59):帕霍姆用脚尽力丈量大片土地贪得无厌。 结局(60——62):帕霍姆悲惨死去。 尾声(63——64):仅得埋葬之地。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帕霍姆——A.他需要多少土地?B.他想要多少土地?C.他能要多少土地? 生活情况(财产) 心情(结果) 需要多少土地 五十公顷属于自己的土地 心中充满欢乐 想要多少土地 生活比以前强十倍 不满足,苦于自己土地太少 能要多少土地 想获得比以前多十倍的土地 死亡,获得了六英尺的土地 【巩固训练】

文档评论(0)

139****40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