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种移动通信系统的超宽带共面天线.pdf

用于多种移动通信系统的超宽带共面天线.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坛 用于多种移动通信系统的超宽带共面天线* 刘寅春 蒋伟 朱晓维 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96 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批量制造的超宽频带共面天线 可覆盖多种移动通信系 统工作频带 分析了其工作原理 驻波和方向图特性 以及结构参数和几项指标之间的关系 给出了天线实物的测试结果 频率覆盖范围达 1.15-3.7GHz 最后对设计要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宽带天线 双频天线 共面天线 一 引言 单极子天线结构简单 容易馈电 横向尺寸小 工程中应用很广泛 但是单极子天线不 易实现阻抗匹配 工作带宽窄 无法满足宽带大数据量通信的要求 目前许多实用的和正在 积极研究开发中的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集中在2.1G 2.4G 和3.5G 附近 将来将出现一 个多种移动通信手段同时并存交叉使用的局面 那么一种宽带的结构简单的天线将是兼容多 种移动通信系统的最佳选择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 在实验中就证明了在普通的单极子天线 外面同轴放置一个与地连接的金属管 可以使天线在很宽的频带内实现与馈线的良好的匹 [1] 配 使普通的单极子天线取得高带宽 并且可以获得满意的辐射方向图 文献[2]中提出在 常规振子天线的 H 面加上一对寄生杆振子 可以改变天线的辐射特性 本文设计并实现了 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批量制造的最大可覆盖 1.15-3.7GHz 的超宽频带的共面天线 这种宽带共 面天线可覆盖GSM- 1800 PCS IMT2000 WCDMA OFDM 正交频分复用 MIMO 多 输入多输出 B3G 超三代 和宽带无线接入等多种移动通信系统的频带 二 双频天线 为改善有限地板单极子天线的频带和增益特性 在单极天线的两侧 与单极子共面 增 加两片接地金属片 如图 1 所示 得到了驻波的双频特性 此双频天线结构与文献[2]不同 天线两边寄生单元与中间单极子天线间距很近 寄生单元会从单极子天线上感应到较强电 流 两侧金属片上的感应电流也参与天线辐射 增加了整个天线的辐射增益 适当调节中间单极振子和两侧寄生金属片的高度 宽度以及它们之间的间距 在仿真中 驻波在2.4GHz 和3.5GHz 上呈现双频特性 图2 是仿真结果 天线覆盖了 1.9--2.55GHz 和 3.35--3.6GHz 图1 天线示意图 图2 双频天线VSWR 图 两个频段 驻波分别在2.4GHz 和3.5GHz 达到最优值 因此天线可用于MIMO B3G 和宽 带无线接入系统 但是此天线只有双频特性 带宽不够宽 通用性不强 适用范围不广 限 国家863 计划 宽带多频多模射频技术 项目 2002AA123042 支持 646 电子发烧友 电子技术论坛 制带宽的主要因素是反射板的电尺寸太小 实际上中间的单极子天线不能等效地看作是半波 振子天线 从图3 和图4 的天线方向图看 H 面在3dB 范围内辐射保持全向性 E 面2.4GHz 辐射方向在90 度 3.5GHz 辐射方向上翘 这说明双频天线的地板设计得太小 反射地板直 径约0.5 波长 对于2.4GHz 和3.5GHz 频点几乎没有产生镜像作用 增益也没有达到预期 的设计目的 图3 天线E 面方向图 图4 天线H 面方向图 三 宽带共面天线 保持天线的尺寸不变 加大金属接地板的尺寸 天线的驻波特性仍然分成两个频段 但 是低频段的带宽大大增加 从图5 中可以看出第一频带在VSWR2 时带宽1.15-2.7GHz 超 过80% 第二 图5 大反射面的双频带天线VSWR 图 图6 大反射面的宽带天线VSWR 图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