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 发芽期 II. 幼苗期 III. 块茎形成期 IV. 块茎膨大期 V. 成熟期 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 通过了休眠的块茎,在12~18℃时芽生长迅速健壮,根量较多,而在5℃时芽生长极缓慢。 茎的伸长在18℃时最为适宜,高温则引起徒长。气温12~14℃时叶大量发生。 块茎形成膨大的适温是17~20℃,达25℃时块茎生长受阻,30℃时由于同化与异化处于平衡,块茎停止生长。 0℃低温对马铃薯的幼苗、成株和贮藏中的块茎都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冻害。 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水分 马铃薯发芽期,土壤含水量应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50%,这样土壤通气良好,有利根系生长。 幼苗期、块茎形成期为促进茎叶迅速生长,前期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以利对氮、磷、钾的吸收。后期应使土壤水分逐步降到60%,以适当控控制茎叶生长,以利于块茎膨大。 盛花期地上部分停止生长,转入块茎膨大期,土壤含水量应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接近收获时降至50%~60%,以利块茎周皮老化而便于收获。 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光照 马铃薯喜光,茎在弱光下伸长强烈,表现细弱。高温弱光易使茎叶徒长,块茎几乎不能形成。 生长发育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土壤 马铃薯适于中性和微酸性疏松土壤,不耐盐碱,不适于粘重板结土壤。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1. 种薯处理 切块 马铃薯块茎一般顶部芽眼先出芽,顶芽较基部芽可增产15%-20%,称谓顶端优势。 切块应尽量带顶芽 切块上应带有1-2个芽眼,要切成三角形,不能切成片状。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打破休眠 温度处理 主要适用于早熟品种或即将通过休眠的品种。 有两种方法: 一是将种薯贮藏在黑暗条件下,保持温度18~25℃直至发芽; 二是采取变温处理,既先将种薯在4℃贮藏2周或2周以上,再在18~25℃温度下贮藏直至发芽。如果3周左右还没有发芽,则可以重新按上面的方法进行变温处理,或者用赤霉素打破休眠。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打破休眠 赤霉素处理 采用赤霉素10mg/l,浸种20~30分钟或用喷雾器均匀喷湿种薯,晾干后保持在18~25℃,直至萌芽。 还可以用赤霉素+2,4-D浸种,以赤霉素(2mg/l)和2,4-D(0.2mg/l)配成混合溶液浸种8小时,晾干后在20℃左右条件下直至发芽。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打破休眠 熏蒸处理 采用混合的化学药剂兰地特熏蒸打破休眠:7份乙烯氯乙醇 + 3份1,2-二氯乙烷 + 1份四氯化碳 种薯处理前在18~20℃的高湿条件下放5~7天 放药量为每立方米熏蒸空间放20毫升,每天放1/3,共熏蒸3天。 药剂要装在培养皿中,培养皿中间放置棉花或纱布,药液倒在棉花或纱布上,然后迅速密封。熏蒸时温度保持在25℃。 种薯熏蒸后先通风,使气体散尽,然后保持18~25℃直至发芽。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打破休眠 苗床育芽 精选40~50g重的种薯,选择向阳滤水,土质肥沃疏松又便于管理的土地作为苗床。 苗床宽1m,长度按需种量而定。 将尚未萌芽或刚开始萌芽的种薯播种育芽,种薯顶端朝上,挨个摆播,表面保持平整,上盖1.5cm厚的细土。 架低棚覆膜,四周用土盖严,开好排水沟。 床土要稍干,湿度大了出芽快而细长,难以形成壮芽。 当破土长到1.5cm顶端呈绿色时,及时连同种薯挖起,严格剔除病、烂、线芽薯,每个种薯保留顶端3个壮芽,多余芽子全部抹掉,移栽到大田。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2. 整地 在播种前,要将地块整细耙平。并且根据田块的大小开好围沟、厢沟或腰沟。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3. 播种 马铃薯播种要采用垄作方式,既有利于增温利水,也可以提供薯块生长的疏松环境。播种可采取单垄单行等行距或单垄双行的宽窄行方式。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底肥 充足的底肥是保证植株正常生长最重要的条件。 马铃薯需要全面的营养,除氮磷钾外,均衡的微量元素对植株生长也十分必要,因此腐熟的农家肥最适于马铃薯需要。 每亩施用农家肥(腐熟渣肥、圈肥等)3000公斤,整地时翻埋或播种前施于种穴内。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测土配方施肥 确定底肥和出苗后追肥的具体用量,应主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植株生长需要。 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高效栽培措施,可以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提高肥料使用效率,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测土配方施肥 1000公斤马铃薯需 N 4.5-6公斤,P2O5 1.7-1.9公斤,K2O 8-10公斤。 土壤本身可提供的营养。 当年所施肥料的利用率 氮肥 55%,磷肥 15%,钾肥 60% 马铃薯对土壤养分的利用率约为80% 施肥量=(目标产量需肥量 - 土壤有效养分含量 x 80%)/ 肥料当年利用率 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测土配方施肥 氮肥以60%的施肥量作底肥 磷肥和钾肥全部为底肥,以三元复合肥形式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