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2018届.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司马迁:“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二、为什么要“为”? “仕”还是“隐”是一种选择,选择中可以看出一个知识分子的担当和情怀!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教学要求: 1.背诵18.5章和18.7章中“子路曰”至该章结束部分。 2.理解“弑、之、津、为、是、食、见、丈人”在文中的意义。 3.理解并默写下列文言词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知其不可而为之。 4.明确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5.初步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 6.深刻领会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执着,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 丧家狗: 任何环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乱世中,那些知识分子中的精英,知道时代不可挽回,已经礼崩乐坏,就不做“中流砥柱”去“洁身自好”了,对社会的情怀、忧郁是一样的,但不同的知识分子人生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入世、避世),孔子几次和隐士相遇,挨了嘲笑也不回击,而是想与之交流。 在追求的路上,孔子的形象是悲壮的。 知其不可而为之: 释题 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行不通却还要去做。 孔子一度得到鲁国执政者季桓子重用,在51至55岁间由中都宰升小司空,由小司空升大司寇,摄相事。任中都宰,卓有政绩,治理一年,四方则之。为鲁国大司寇,鲁国大治,国人诵之。但孔子在政治上有坚定的原则性,并没有因为季氏的信任改变自己的初衷,去为三桓谋利,而是坚决贯彻弱私门,张公室的原则,发动了震动鲁国的削弱三桓势力的“堕三都”的政治斗争,可以说是明知不可而为之。“堕三都”受挫,半途而废,之后,季桓子不仅迷于声色,生活上更加腐化,而且疑忌和怠慢孔子。这种情况下,孔子离开鲁国,开始了漫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周游列国14年,直到68岁被季康子迎回鲁国。 孔子奔走列国,始终不得重用,多次碰壁,甚至多次受到暴力的威胁,他知道自己的政治主张,理想抱负不能实现,仍然坚定地为之奋斗,被称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 思考: 1.为什么不可“为”? 2.为什么要“为”? 再思考: 1.通读课文后,有哪些字词句能表现孔子当时的时代特点? 2.请把课文中的人物分分类。 重要字词: 弑:杀 ,以下犯上 夫三子:那 以:因为 之三子告:到 可:同意 孔子循礼卫道,不敢不告。 14.21陈成子弒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弒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补充资料 P5在施行政治上的最高思想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选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只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孔子当时所处的社会是一个群雄争霸,弱肉强食的乱世。没有秩序可言,没有制度可依,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在这样的乱世中,孔子所希望的仁政,礼制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尚武的时代,孔子的理想是注定落空的。 看了这段对白:孔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注意几个词:沐浴,不敢不告 看了这段对白,一个执着于礼的老人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或许有人会觉得孔子很迂腐——他已经是一个不在其位的布衣了,却要那么认真地“管闲事”,讨了个没趣后,还自我解嘲地说:“我可是给你们说过了啊!”其实孔子的思想正反映了他“正名”与“尊君”的思想,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的精神——满腔的社会责任感,虽然不能改变大局,在责在参与。他虽然不在其位,但还是义正辞严,按照自己的想法尽心尽力地作为,实属难能可贵。 文中找出体现当时的时代特点的词、

文档评论(0)

35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