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吸引的心理机制cher.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际吸引的心理机制 佐 斌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自我介绍 姓名:佐斌 性别:XY 出生地:湖北仙桃市 DOB:1966-12-04 属相:Horse 血型:AB 星座:射手座 最崇拜的人:邓小平 最喜欢的明星:邓丽君 容祖儿 最喜欢的食物:回锅肉 最好的异性朋友:大家猜得到喔 最讨厌什么?“果金”(裹筋) 相信缘分吗:相信! 什么时候开始恋爱:说不准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低级动物,要么就是超人。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美]阿伦森 内容提要 人际吸引的实质 特质还是情境:为什么吸引? 新进展:主我分享 1 人际吸引的实质 1·1 人际吸引界定 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吸引的一般形式是喜欢或友谊,吸引的强烈形式是恋情或爱情。 有研究认为,合群是吸引的基础。合群仅指愿意与他人在一起的倾向,并不涉及是否喜欢他人,更不涉及对他人品质的评价积极与否。 1·2 研究由来 E.S.博加德斯提出测量种族之间亲疏关系的社会距离测量法。 20世纪30年代﹐莫雷诺﹐J.L.提出社会测量法﹐可为人际吸引的科学研究的开端。 从描绘群体内人际吸引和排斥的现实情况,到发展出对于人际吸引力的测量。 当前研究则侧重于了解人际吸引产生的心理机制。 1·3 人际吸引的理论 经济交易理论:交换理论、公平理论、代价与报偿理论 学习理论:条件反射(Byrne,1970);强化 认知理论:Hider平衡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 进化理论:Dawkins(1989),Buss进化心理学 1.4 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 已往研究发现,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有接近性(proximity)、熟悉性(familiarity)、相似性(similarity)和个人特质 等等。 1·4·1 情境因素 邻近性(proximity) 愉快情绪(背景) 暴露(Zajonc,1971)与熟悉 1·4·2 人的因素 身体吸引:外貌 Dion (1972: 照片与人格、快乐预测); Walster(约会实验); Kernis等的“另眼相看”论。 相似性与互补性 性格与才能 相互喜欢 问题 有学者提出:接近性、熟悉性可以促进人际吸引,但不是必要条件。 相似性,尤其是态度相似才是影响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但是熟悉性是否是相似性影响人际吸引的前提条件,目前尚未有研究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为什么有的人相似,但是仍然不吸引? 2 特质与情境之争 2·1 人际吸引的特质论 特质( trait) , 指在一段时间内、不同情况下 相对稳定的个体区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它是人格的组成元素, 作为一种心理结构, 是行动一致性的原因,也是测定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与社会心理学通常用特质来指代具有情境一致性的相互关联的行为模式或具有个人风格的行为。 人际吸引的个性/人格特质:有哪些? 真诚、诚实、热情、理解。。。。 外向型、情绪稳定型 稳定性 共同性 方法:问卷、测量、访谈(统计分析) 2·2 人际吸引的情境论 Festinger,Schachter Back(1950)认为,人们往往比较喜欢他们能够密切接近的人(物理接近与功能性接近); Baum和Davis(1980)发现:较小的居住单元比较大的居住单元更有利于友谊形成; 接近性也就会导致熟悉。Robert Zajonc等人(1968)用实验验证:仅仅经常看到某个人就能够增加对TA的好感。 研究也发现:互补吸引 情景论是20世纪60年代米歇尔(Mischel)提出的,强调情境对个体行为的作用。米歇尔认为: 在绝大多数研究中, 个体在两种不同情境中行为的相关系数并不高; 特质论者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直接证明行为的一致性; 人们在解释行为时, 易犯基本归因错误, 夸大了行为特质的作用而忽略情境因素。 观念强于人格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把“人格特质相似”和“观念相似”分离开来,得出结论: (1)这个人与我的观念相同; (2)这个人与我自己(人格)相似。 观念的相似是主要的影响吸引的因素,而自我的相似是次要的。 另外一项研究也发现,他们两个都是喜欢的催化剂,但是观念相似的催化效果更明显。 情境论的方法 研究方法:在情境论的指导下,对于人际吸引的研究,一般分为两类: 一是对影响人际吸引的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