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会享受。与此同时,现在的七年级学生的家长大多数是属于七十或者八十年代,他们觉得自己年少的时候受生活水平的影响,没有享受少年期的美好,出于一种“补偿心理”,很多家长觉得要让孩子能够享受自己所享受不到的生活。因此,对于孩子的任何要求、消费满口答应,导致现在有许多孩子没有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随自己的心理盲目消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让孩子形成自我控制能力成为孩子人生路上要学会的一种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讨论交流使家长反思以前在教育孩子上的误区让家长重视孩子对物质的合理需求。 2.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物质的消费特征和动机切忌过度满足孩子。 3.培养孩子理性消费的教育策略。 讨论和交流: 1、孩子是否经常让你给买东西或向你要零花钱,你是否都是满足孩子的要求。你是否怕孩子受困难,经常给孩子零花钱却从不过问他是如何消费掉的。 2、你觉得孩子是否应该适度合理消费。 你觉得是否应该引导孩子适度合理消费。 3、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适度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案例分析一: 案例一:邻居家的孩子父母工作忙,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从小放在爷爷奶奶家,一直到孩子到小学才接到身边。因为觉得愧对孩子,所以给孩子买足够的衣服零食玩具;因为不能给孩子精神上的爱,所以就拼命用物质来补偿孩子。原想现在就这么一个孩子再难也不能难为孩子,结果孩子越来越不懂事,不知道珍惜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花钱流水一般,不体谅家长挣钱的辛苦。当家长给的钱不能满足他的需要时,他就在外边借同学的钱,或者在外边赊东西,更有甚者,竟瞒着父母拿家里的钱,花起来觉得理所当然。当父母意识到性质严重告戒他时,孩子却不以为意,很明显这是家长的过分宠爱把孩子引向了一个消费的误区。 案例分析二: 有一位母亲因为孩子的问题来和我进行交流:她的的儿子13岁,初中一年级,花钱像流水。同学过生日要花钱,聚会要花钱,每天都要零花钱。从刚入初中的时候开始,我觉得孩子大了,手头得有一些零用钱,就经常给他。当时给的也不多,后来逐渐增加,我也没太限制,现在不给就不行了,跟我对着干。有一次,孩子对她说,听英语听力能够提高英语成绩,而且不少同学拥有一种特别“酷炫”的“魔音耳机”,非得逼着她买了一个2000多元的“魔音耳机”。 深入剖析孩子的消费: 1、消费成人化 现在孩子的消费范围在不断扩大,许多是适合成人使用的商品现在都被孩子使用了。例如部分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本来中小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或家里。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同学想找哪个学生是很容易的事,所以根本用不到手机,更不是必需品。但在一些中小学校园里学生使用手机已屡见不鲜。另外如数码相机、首饰、名牌化妆品、名牌服饰等也备受在校学生青睐。他们在意的是自己的外表,喜欢追求流行时尚的东西,总想成为时尚商品的带头人。他们喜欢拥有独特风格的产品,追求时尚的同时更看重品味的选择。他们追求的是与众不同,从以上可以明显看出学生消费的成人化趋势。 深入剖析孩子的消费: 2、消费盲目化 现在不少青少年学生面对大量的信息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当他们对自己的判断没有把握的时候,就会很在乎周围人的感觉。觉得周围的同学朋友怎样自己就怎样与其出错不如从众随大溜,表现出明显的盲目消费的特征。例如有的孩子看到同学家里有了电脑,于是便嚷着向父母要电脑。因为盲目购置,所以电脑大多被闲置或者被用于打游戏,真正用于学习的极少。另外,因为他们的消费心理还不成熟,他们特别注重的是商品的外表、款式、颜色、牌子,而不是商品内在的质量。当直觉告诉他们商品是好的时,他们就会产生积极的感情,从而迅速做出购买决定。至于商品的内在质量、价格、是否会很快过时等问题就较少考虑了。在进行消费时缺乏思考,跟着感觉走,面对丰富的商品和富有冲击力的广告,再加上缺乏生活经验,不少学生在消费时往往忽略个人需要,仅凭一时冲动,不考虑家庭的经济负担,盲目的从众消费。 深入剖析孩子的消费: 3、消费攀比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部分孩子手中有了充足的金钱可以追逐时尚和品牌。在他们看来,商品成了财富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成为他们将同学同伴中区分出来的手段。这部分孩子的炫耀性消费,构成了一种文化压力,从而形成攀比性消费。青少年学生高消费也迎合了他们的虚荣心。平时争强好胜惯了,生活中也处处要讲面子,追求现代、高档、品牌,别人用啥自己也要用啥,别人穿啥自己也要穿啥,生怕别人看不起,被别人笑话“寒酸”。有的甚至超出个人经济承受能力,或借钱、或向家里要,给个人和家庭造成很大负担。有的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消费档次提高,也引发不少学生盲目攀比。你用国产名牌,我用国外进口的;你用五百的,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少先队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VIP
- 气悬浮离心压缩机IPLV测试与研究_郑明宇.pdf VIP
- 第7课++定期体检+++预防常见病++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初中体育与健康七年级全一册.pptx VIP
- 《圆的魅力》精品数学获奖课件.pptx VIP
-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16》详细解读.pdf
-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随堂练习一课一练同步练习课后作业.pdf VIP
- 超星学习通网课《帝国的兴衰:修昔底德战争史》尔雅答案2025题目及答案.docx
- 薄层砌筑及薄抹灰专项施工方案.docx VIP
- 江西矢量地图(各市、区县-可编辑、调色).pptx VIP
- 采矿工程施工进度汇报.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