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热解地球化学录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烃源岩的类型、丰度、成熟度评价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分级评价表 烃源岩级别 St mg/g TOC % PC % 好烃源岩 >6 >1.0 >0.5 较好烃源岩 6~2 1.0~0.6 0.5~0.17 差烃源岩 2~0.5 0.6~0.4 0.17~0.04 非烃源岩 <0.5 <0.4 <0.04 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判别表 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判别指标 演化阶段 未成熟 低成熟 成熟 高成熟 过成熟 Tmax ℃ <435 435~440 440~450 450~580 >580 4、烃源岩生油量的计算 4、烃源岩排烃量的计算 上述生油量和排烃量的计算是对某层而言,某井的总生油量和排烃量为各层生油量和排烃量之和。 * * 0 * 0 * * * * 混柴油时的热解谱图 ③热解分析派生参数判断法 (i)利用S1/S2与Tmax值进行判别 由于原油性质不同,S1/S2和Tmax值均有明显的区别。凝析油S1/S2值高,而Tmax低,轻质油和中质油S1/S2较高,而Tmax为中等值;重质油和稠油S1/S2低,而Tmax较高。下表列出了不同原油性质原油轻重比参数S1/S2和Tmax值范围。 ③热解分析派生参数判断法 (ii)利用P1、P2、P3、P4参数判别 对柴油、机油、黄油、丝扣油进行热解分析,从分析结果看出,柴油热解峰主要以S1及S21峰为主,机油热解以S21和S22峰为主,而黄油及丝扣油热解以S22及S23峰为主。成品油热解分析结果与原油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根据这一特性可以利用表8标准进行判别。 ③热解分析派生参数判断法 判别标准 根据热解分析基本参数S0+S11+S21/St值和(S22+S23)/St值,在油类污染判别图版上,根据两个比值交汇于不同区间,便可查出为何种油品污染(图8)。 ④ 利用图版法判别 油类污染判别图版 (1)在夏斜506井中的应用 夏斜506井共分析45颗井壁取心样品。从热解分析结果看,可以判断样品中混入了成品油(系柴油~煤油之类污染物):从下面原始谱图中可以比较直观看出,热解参数仅S21较大,谱图基本上呈现单峰形态,其余分析参数较小,基本上无异常显示,据此可以判断这些井壁取心样品全受到不同程度的成品油污染,污染程度与样品的岩石物性好坏有关,有的污染较为严重,有的污染较轻,据此可以判别真假显示。 2、应用实例 夏斜506井井壁取心样品分析图谱 夏斜506井井壁取心样品分析图谱 (2)在永8—平1井的应用 永8—平1的构造位置位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坨—胜—永断裂带永8—斜5断块,该井为一口水平井,钻探目的是高效开发永8—斜5断块沙二段油层,水平位移258.12m。在钻井过程中,先后两次混入原油,第一次混油井段为1641~1715m,混油比例6%;第二次混油井段为1715~2291m,混油比例12%。地球化学录井井段1551~2270m,储集层岩性全为含砾砂岩,分析结果见表9。 2、应用实例 实例 5~6号层:热解分析各参数值S0、S11都为0,S21为0.08~0.09mg/g,S22 为0.08mg/g,S23为0~0.03mg/g,St为0.16~0.2mg/g,用图版法判断该井段混入原油,测算污染基值为0.18mg/g,判断为假油气显示,地化解释为水层 实例 7~9号层:热解分析各参数值S0、S11都为0,S21为0.12~0.17mg/g,S22为0.11~0.16mg/g,S23为0.05~0.07mg/g,St为0.28~0.40mg/g,用图版法判断该井段混入原油,测算污染基值为0.34mg/g,判断为假油气显示,地化解释为水层 实例 10~20号层:热解分析各参数值S0全为0,S11为0.02~0.84mg/g,S21为0.22~7.33mg/g,S22为5.34~9.25mg/g,S23为1.44~4.08mg/g,地化判断该井段为真油气显示,解释为油层 (3)在桩斜314的井应用 本井是一口大斜度、大位移的定向评价井。为了保证钻井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工程事故,采用了混原油钻井液。该井混原油比例为10%。深度1624m的岩石样品,未清洗时热解分析值2.84mg/g,清洗后热解分析值0.68mg/g;深度为1849m的岩石样品,未清洗时,热解分析值为2.78mg/g,清洗之后热解分析值为0.39mg/g,由此可以判断为假油气显示,推算出该段污染基值为2.73mg/g。判断结果见表10 。 2、应用实例 地化录井资料存在的问题 地化录井检测的钻穿储层后残留在岩屑或岩心上的“油信息”。由于物性较好的轻质油类极易散发和岩屑录井取样条件的影响,地化录井技术能够检测到的烃类往往含量较低,不利于解释评价。 4668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