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分论--水土流失.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人类活动 人口数量增加 滥砍滥伐、过度放牧 开发自然资源 土地垦殖率增大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1)降雨 水土流失的发育条件 雨滴的大小和速度 降水量 降水强度 降水历时 雨型 * 内部结构 影响坡面岩土系统抗蚀力大小的因素有坡形、土壤及母岩的性质、植被覆盖等,这些因素又称为抗蚀因子。需要指出的是,坡面岩土系统的抗蚀力并不仅仅取决于这些要素本身的性状,而是很大程度上受这些要素的组织方式、配置形式及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 水土流失的发育条件 * 坡形 坡度 坡长 坡面组合 坡向 Q=0.0062L.I 凸形、直线形、凹形与复合形 迎风坡、背风坡、向光坡、背光坡 土壤及母质的性质:抗蚀能力、渗透性等 植被:枝叶、树冠、枯枝落叶、腐殖质、根系 坡度 降雨强度 水土流失的发育条件 * 衡量土壤抗蚀能力大小的常见定量指标是分散率和侵蚀率,此外还有抗冲力、抗剪强度、团聚体表面率等指标。 分散率为5.2~15%的土壤定为耐蚀性土壤;分散率为15%~60%的土壤为易蚀性土壤;我国黄土的分散率为23%~60%,显然属易蚀性土壤。 * 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危害和治理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 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下游进入平原地区 河床抬高地上河 人工筑堤约束 河堤决口泛滥成灾 成 因 危 害 防 洪 修建水库,防洪、治沙并举 水土保持 治 本 治 标 土质疏松 植被破坏 流速减慢 泥沙沉积 暴雨 洪峰 * 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 地生产率 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重点建成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改善天然草场植被,适当压缩牲畜数量 在矿区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因地制宜 以水土保持林为主 提高质量,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做到 避免 大规模水土 流失 水土流失的治理(基本措施) * 水土保持的农业技术措施 等高耕作 沟壑种植 间、混、套、复种 少耕免耕覆盖耕作 水土流失的治理(农业用地) 水土保持的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林 水土保持种草 植物篱 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 梯田工程 坡面蓄水工程 截流防冲工程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tudies - CUG 环境地质学 水土流失 * 主要内容 概述 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 水土流失的形成过程 水土流失的发育条件 水土流失的防治 * 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及人类活动等外力地质作用下,地球表面土壤及其母质所发生的危害人类安全和生态良性发展的破坏、分离、移动和沉积过程与现象。水土流失实质上是地球表层岩土系统以渐变形式进行的失稳演化过程。 环境地质学中的水土流失定义 * 水土流失的类型 按外部动力作用类型不同,分为: (1)水力侵蚀 降雨及径流引起的土壤侵蚀,亦称水蚀。包括坡面侵蚀和沟谷侵蚀。 坡面侵蚀(面蚀): 初期——溅蚀、片蚀;后期——细沟侵蚀、浅沟侵蚀 沟谷侵蚀:切沟、冲沟、坳沟和河沟 固体物质的体积超过总体积的10%时,就成为泥石流。 * 水土流失的类型 (2)风力侵蚀 风力侵蚀可引起荒漠化、沙尘暴等地质环境问题。 (3)重力侵蚀 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其它外动力,特别是水力作用下,以重力为直接原因而发生的斜坡岩土体失稳位移现象。 (4)人为侵蚀 人为侵蚀是指人类活动这一新的地质作用所引起的土壤侵蚀,即人工对岩土物质的挖掘、搬运和堆积。 * 水土流失在我国各省区均有发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青藏高原一线以东的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中以黄土高原(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华南山地丘陵发育最强烈。统计表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达43万km2,平均侵蚀模数约8000吨/km2/a;长江中下游、珠江、辽河流域相对较轻,但也在加剧。 以前认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黄土分布区,但调查发现,即使在花岗岩、砂页岩、碳酸岩分布区也发生最大范围的水土流失,如湖南、江西、山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区,水土流失已成为主要地质灾害种类。 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 * 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据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调查统计,目前我国水力侵蚀的面积为186.75×104 km2、风力侵蚀的面积为202.81×104 km2、冻融侵蚀的面积为126.53×104 km2。除上海市外,其余30个省(区、市)均发育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四川、云南、陕西、黑龙江、山西等省(区),约占全国土壤侵蚀总面积的87%(表10-1)。在解放初期,全国水力侵蚀面积约150×104km2。这表明建国近50年来,全国水力侵蚀面积增长了24.5%,目前还以每年约0.5×104 km2的速度在增加。 * 东部水力侵蚀区(受季

文档评论(0)

a13355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