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钢的微合金化钢发展方向-中信金属.pdf

试论我国钢的微合金化钢发展方向-中信金属.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论我国钢的微合金化钢发展方向 东涛 付俊岩 (中信微合金化技术中心) 近年我国钢铁行业的技术改造,在社会对钢材需求发展的拉动之下,呈现意 料之外的加速趋势,强烈冀求缩小与国际冶金技术发展的差距。尤为可喜的是, 国内对钢的微合金化技术和微合金化钢的发展方向、目标和对策已取得了广泛共 识。本文试图就其论题的几个基本方面阐明自己的看法。 1、微合金化钢的概念和定位 化学元素周期表 3~4 周期的Ⅲ~ Ⅴ副族元素具有极强的化合能力,通常称之 为微合金化元素的多数指的是铌 (Nb )、钒(V )、钛(Ti ),有时还包括钼 (Mo )、 硼(B )及稀土(RE )。应当说,除了其中的铌以外,都是我国储量丰富、其产 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元素,尤其是钒、钛和稀土。 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的应用的基本原理(见表 1)在于其在钢中的固溶、 偏聚和沉淀作用,尤其是微合金化元素与碳、氮交互作用,产生了诸如晶粒细化、 析出强化、再结晶控制、夹杂物改性等一系列的次生作用,这些因素对钢的强韧 化所起的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钢铁产品。 表 1 微合金化元素在钢中主要作用 固溶作用 偏聚作用 基本作用 与 C、N 、S、P 的交互作用和固定它们的作用 沉淀 硫化物形状控制 IF 状态 晶粒细化 再结晶控制 热影响区(HAZ )韧性控制 织构的发展 次生作用 淬硬性提高 晶界强化 在搪瓷时成为 H 陷阱 在镀锌时控制扩散 主要有关产品 热轧的 冷轧的 钢的微合金化最为突出的技术进展是在称为微合金化钢的开拓,其原因不 1 仅在于改进工艺、降低成本的需要,主要是大大改善了钢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工艺 特性。微合金化钢定义为低合金高强度钢范畴,或者说是新一代低合金钢;钢中 假如 Nb 、V 、Ti 元素的总和不超过 0.15% ;在钢加热-冷却和形变过程中其碳氮 化物具有溶解-析出行为,对钢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通 常在热机械处理(包括控轧控冷)状态下作为工程和机械结构用材或冷冲压用材; 典型的应用领域为油气输送管线、桥梁、船舶、工程机械、输电线塔、高层建筑、 汽车、铁道以及电站、码头;全世界微合金化钢的产量在 1.0~1.2 亿吨。 2、我国微合金化技术的进步与差距 从 1975 年第 1 届国际微合金化会议至 1995 年的第 2 届会议,国际冶金界 对钢的微合金化的理论价值取得了共识,对在传统的低合金高强度钢基础上研发 微合金化钢有了广泛的兴趣。近 1/4 世纪以来的冶金工艺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 展,如高质量铁源、铁水预处理、转炉顶底复吹强化冶炼、炉外二次冶金及真空 处理、高效连铸、薄板坯连铸连轧、热机械处理等一系列技术开发,使微合金化 钢的发展如虎添翼,尤其是钢的微合金化与控制轧制技术相结合,成为 20 世纪 世界钢铁业的重大技术进展之一,对产业技术革命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 推助作用。 我国自 1979 年引入钢的微合金化技术的 20 余年来,经历了三个不同的进 展阶段,这是一个由启蒙、低级至高级的发展过程: (1) 用微合金化技术改造我国原有的低合金高强度钢体系; (2 ) 微合金化技术与控轧控冷技术的结合,开发市场急需的微合金化钢新 品种; (3 ) 微合金化技术在新一代钢铁材料研发中的应用。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