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典诵读课《黄鹤楼》教案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湖北人杰地灵, 人文胜迹众多。 比如黄鹤楼, 它历史悠久, 宏伟壮丽,
屹立在武昌蛇山之上,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名诗名篇, 今天的经朝读经典课, 流芳千古。
我们要诵读的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颢的名篇诗歌《黄鹤楼》,请大家打开朝读经典课本,看到第
25 课,《黄鹤楼》(板书课题、作者)
二、 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 这首诗是崔颢晚年的作品,当时他离开家乡,宦游到我们湖北武
昌,登上黄鹤楼,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据说,诗仙李白后来也来到此地,想写一首凭吊黄鹤楼
的诗歌,但当他看到崔颢的这首诗后,叹息搁笔,发出了“眼前之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可见,这首的艺术成就之高,就连诗仙李白赞叹不已。
三、 教师范读。这首诗到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请听老师的朗读。(教师配乐范读)
四、 初学诵读: 1、学习律诗的朗读节奏。(讲究音律)( PPT 出示节奏的划分)
2 、 教师教读一遍。
3 、学生试着读一读;
4 、指名示范朗读,
5、试着齐读理解诗歌大意和思想感情
五、要想诵读和诗歌,就要理解诗歌的大意和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把诗歌读的更好( PPT 出示白话翻
译,教师讲解)
1、 诗歌的前两句提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很早以前,有个穷苦的老婆婆在武汉的蛇山上摆了个小茶摊。老婆婆心地善良,乐善好施,一
天早上, 老婆婆看见一个道士昏倒在地上, 她连忙把他扶起, 给他擦脸。 道士醒后, 老婆婆请他喝茶。
道士说他已经三天没吃饭了,哪有钱喝茶啊!老婆婆就冲了茶又掏钱买了两个烧饼给道士吃。道士吃
了饼、喝了茶,站起来笑着说: 好心必有好报。“ ”说着用手一指,只见金光一闪,老婆婆揉揉眼睛一
看,小茶摊变成了好大的一座茶楼。道士又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说: “你拍三下,它就会下来跳舞。 ”
感到十分诧异的老婆婆正想和那道士说声谢谢, 只见墙上的黄鹤跳了下来, 那道士骑上黄鹤, 挥挥手,
说:“老婆婆再见,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说罢,驾鹤飞去。原来那位道士是一位仙人啊。
仙人光临的消息很快传开了,老婆婆的茶楼生意越来越好了。后来,为了纪念这位仙人,老婆婆
把茶楼更名为黄鹤楼。这就是黄鹤楼的由来。
关于黄鹤楼的传说故事还有好多, 但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是仙人乘鹤离去。 这让诗人崔颢感到十
分的惋惜、惆怅,因为他也想亲眼看看这个美丽的传说啊。
3 、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佳作。诗歌写诗人登上黄鹤楼的所见、所想、所思,抒发了诗人离别家
乡之后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六、诵读经典
1、带着感情试着再诵读一遍
2 、分角色表演读。
3、全班分角色表演读。
七、迁移拓展,写黄鹤楼的其它古诗。(黄鹤楼因崔颢的诗作名声大噪,一时间,天下的文人墨客都
想来一睹黄鹤楼的英姿,都想用自己的诗歌赞美黄鹤楼 ,, PPT 出示,教师示范读,学生自由诵读)
八、小结:我们诵读歌咏家乡人文胜迹的经典,不仅能激发我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更能让我们领略
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绚丽多姿,感悟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学们,诵读黄鹤楼的经典诵读课到
这里就结束了, 但我们诵读中华经典才刚刚开始, 希望我们今后能向今天这样, 热爱经典, 读好经典,
不断学习、实践、传承中华文化。下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