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岳阳黄茶工艺
(一)黄茶加工原理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而黄茶的制法特点主要是“闷黄”。
黄茶类与绿茶类、黑茶类一样,在制造工艺中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鲜叶采摘后,经适当的摊放贮青后,用高温杀青,彻底破坏酶的活性,在湿热条件下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属非酶性自动氧化作用),生成一些有色物质。同时茶叶内其他化学物质也产生一些相应的变化。
在干燥前,黄茶与绿茶、黑茶制造的工艺条件不同,湿热作用的程度各异,多酚类化合物氧化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同。绿茶变化少,黑茶变化程度重,黄茶居中。黄茶是绿茶与黑茶之间的过渡性茶类,茶叶闷黄程度由量变到质变,闷黄不够,还是绿茶;闷黄过重,成为黑茶。从干茶的色泽来看,绿茶绿色,黄茶黄色,黑茶黑褐色,形成一个渐变的色带。目前划分黄茶、绿茶、黑茶,主要从制茶工艺和品质特点入手,不能依靠单一的理化指标来判定。
黄茶与绿茶中氨基酸含量接近,组分以茶氨酸、谷氨酸最多。
据研究,用嫩度相似的鲜叶,分别制成炒青绿茶、黄大茶和黑毛茶,其黄烷醇类物质含量依次递减。各种儿茶素的减少趋势大致相同。这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说明,黄茶是绿茶与黑茶之间的一个过渡性茶类。
1.叶绿素的变化
黄茶与嫩度相当的绿茶比较,叶绿素总量稍低,而叶绿素a、b之比值稍高。这与闷黄过程有关,可能是因为闷黄对叶绿素b的破坏程度比叶绿素a大。
叶绿素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在黄茶制造中受热而引起氧化、裂解、置换等反应,遭到破坏,致使干茶绿色物质减少,黄色物质显露,这是黄茶呈现黄色的主因。叶绿素在杀青过程中破坏最多,其次是堆闷、初烘过程,而低温足火过程破坏较少。
2.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
多酚类化合物在湿热作用下发生非酶性自动氧化和异构化,产生一些黄色物质,这是黄茶“黄汤黄叶”品质的物质基础。酯型儿茶素本来有苦涩味,因其自动氧化和异构化,黄茶茶汤比绿茶更醇和。
3.其他物质的变化
在黄茶炒制过程中,糖类和氨基酸都有显著变化。这些物质的转化,对黄茶的香气、滋味起重要作用。淀粉随着炒制减少,一部分转化为可溶性糖,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氨基酸既是茶汤滋味的重要成分,又是香气的一种先质。在热的作用下,糖与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作用形成芳香物质。此外,低沸点的芳香物质挥发,具有良好香气的芳香物质显露出来。
(二)黄茶基本工序
黄茶制造的典型工艺流程是:杀青-闷黄-干燥。闷黄是黄茶类制茶工艺的特点,是形成黄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揉捻不是黄茶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君山银针就不用揉捻,北港毛尖只在杀青后期在锅内热揉,也没有独立的揉捻工序。黄大茶因芽叶较大,通过揉捻塑造条索,但其对黄叶黄汤的形成并没有直接的影响。
至于黄大茶在杀青之前进行适度的轻萎凋,其目的是使多酚类化合物轻度氧化以减轻茶汤涩味,同时还可促进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类,散失青草气,这对形成黄大茶的品质风味,作用明显。轻萎凋是乌龙茶制造的第一道工序,在绿茶制造中也有用于减轻茶汤涩味的,因此轻萎凋也不是黄茶制造中必不可少的工艺过程,只是根据黄大茶鲜叶原料的特点,为提高黄大茶质量而采取的技术措施。
下面就黄茶制造的工艺过程分别加以叙述。
1.杀青
黄茶通过高温杀青,以破坏酶的活性,蒸发一部分水分,散发青草气,对香味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黄茶杀青应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以彻底破坏酶的活性,防止产生红梗红叶和烟焦味。要杀透、杀匀,红梗红叶不符合一般黄茶的质量要求。与同等嫩度的绿茶相比较,某些黄茶杀青投叶量偏多,锅温偏低,时间偏长。这就要求杀青时适当地少抛多闷,以迅速提高叶温,彻底破坏酶的活性。
杀青过程中,由于叶子处于湿热条件下时间较长,叶色略黄,可见杀青过程已产生轻微的闷黄现象。
2.揉捻
加工黄小茶和黄大茶,可以热揉,茶叶在湿热条件下易揉紧成条,且揉捻后叶温较高,有利于加速闷黄。
3.闷黄
从杀青开始至干燥结束,都可以为茶叶的黄变创造适当的湿热工艺条件。但作为一个制茶工序,有的在揉捻后闷黄,如北港毛尖;有的则在毛火后闷黄,如黄大茶;有的则烘闷结合,如君山银针二烘二闷。
影响闷黄的因素主要有茶叶的含水量和叶温。含水量愈多,叶温愈高,则湿热条件下的黄变进程愈快。
闷黄时理化变化缓慢,不及黑茶渥堆剧烈,时间也较短,故叶温不会明显上升。制茶车间的气温、闷黄的初始叶温、闷黄叶的保温条件,对叶温影响较大。为了控制黄变进程,通常要趁热闷黄,有时还要用烘、炒来提高叶温,若叶温过高,也可通过翻堆散热来降低叶温。
闷黄过程要控制叶子含水率的变化,防止水分散失,尤其是湿坯堆闷要注意环境相对湿度和通风状况,必要时应盖上湿布以提高局部湿度和阻止空气流通。闷黄时间长短与黄变要求、含水率、叶温密切相关。
4.干燥
一般采用分次干燥法。干燥方法有烘干和炒干两种。干燥时温度掌握比其他茶类偏低,且有先低后高之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2024)一年级数学上册《10的认识》(课件).pptx VIP
- 202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GZ106研学旅行赛项规程+赛题 (3).docx VIP
- 八年级英语上册各单元练习题及专题语法习题.doc VIP
- FANUC工业机器人集成359.pptx VIP
- 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三壳组对专用工装及安装方法.pdf VIP
- 【医学】呼吸内科诊疗常规 共(29页).doc VIP
- 公司财务原理 第十一版 习题答案 -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11th edition ,solution.pdf VIP
- 电气控制与S7-1200 PLC应用技术教程郑海春习题答案.docx VIP
- 《网络安全》安全教育PPT课件.pptx VIP
- 《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要点.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