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29.240ICS 29.×××
K ×××Q/GDW
Q/GDW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 GDW 426 — 2010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erging unit in Smart Substation
2010-××-××发布 2010-××-××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基本技术条件 1
4 主要性能要求 3
5 安装要求 4
6 技术服务 4
编制说明 7
前 言
由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和IEC标准等未统一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技术要求等内容,为使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选型、设备采购等工作有所遵循,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提出的技术性能参数基于国内外变电站合并单元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经验,并结合智能变电站的技术导则及设计技术规范而提出。由于智能变电站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本规范的相关技术原则将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成熟逐步修订和完善。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基建部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电力试验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与起草单位:浙江省电力设计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电力试验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家林、郑旭、李琪林、陈志蓉、曾健、张国钦、潘峰、秦华、浦知新、李娴、刘中元、信珂、张玉军、黄国方、阮黎翔、高亚栋、林泽源、邵松涛。
合并单元采用光纤秒脉冲或IRIG-B码全站统一对时,技术成熟时可采用IEC 61588协议实现全站网络统一对时。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功能要求、安装要求和技术服务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智能变电站的新建工程,其它扩建、改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书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书的条文。所示标准均应采用最新有效版本。
GB/T 242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 3047.3 高度进制为20mm的插箱、插件基本尺寸系列
GB 4208—19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 4798.3—1990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
GB/T 14598.27—2008 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第27部分:产品安全要求
GB/T 1762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 20840.7—2007 互感器第7部分:电子式电压互感器
GB/T 20840.8—2007 互感器第8部分:电子式电流互感器
DL/T 860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Q/GDW 383—2009 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GDW 393—2009 110(66)kV~22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范
Q/GDW 394—2009 330kV~750kV智能变电站设计技术规范
IEC 61588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网络化测量同步系统精确时钟同步协议
3 基本技术条件
3.1 使用环境条件
海拔高度:≤1000m;
环境温度:-5℃~+45℃
–25℃~+55℃(户
最大日温差:25K;
最大相对湿度:95%(日平均);
90%(月平均);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抗震能力:水平加速度0.30g,垂直加速度0.15g;
注:以上环境条件可根据具体工程调整。
3.2 主要技术指标
3.
a) 基本参数
1) 额定电压: DC220/ DC110V;
2) 允许偏差:-20%~+15%;
3) 纹波系数:不大于5%。
b) 拉合直流电源以及插拔熔丝发生重复击穿火花时,装置不应误输出;直流电源回路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断线、接地等)时,装置不应误输出。
c) 按GB/T 7261—1987中15.3的规定进行直流电源中断20ms影响试验,装置不应误输出。
d) 将输入直流电源的正负极性颠倒,装置无损坏,并能正常工作。
e) 装置加上电源、断电、电源电压缓慢上升或缓慢下降,装置均不应误输出;当电源恢复正常后,装置应自动恢复正常运行。
f) 当正常工作时,装置功率消耗不大于40W。
3.2.2 绝缘性能
a) 绝缘电阻
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装置的外引带电回路部分和外露非带电金属部分及外壳之间,以及电气上无联系的各回路之间,用1000V的直流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