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化车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microsoftword文档.docVIP

气化车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microsoftword文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化车间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气化车间所有岗位从开车到停车、从日常维护到特护以及所有所属气体、液体、固体的物化性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事故中的防范措施,并都做了具体要求和规范,以此来确保气化的生产正常运行和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标准使用于气化车间三大岗位。 二、磨煤工段安全运行规程 (一)本工段管辖区内危险品种类及其特性 1、助溶剂 主要成分:CaCO3, 粉状, 水溶液PH值8—9,使用量734Kg/hr。 主要存在部位:V1202、J1202、Q1201 主要危害:粉尘吸入。 2、日常操作安全技术规程: (1)开停车时检查各设备无泄露现象,以免发生粉尘飞扬,人体吸入造成伤害。 (2)日常巡检和操作时如发现泄露,粉尘飞扬,应及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带防尘口罩,并及时汇报联系处理。 3、检修安全技术规程: (1)检修Q1201时,停J1202,待助溶剂排干净后,停车检修。 (2)检修J1202时,关闭V1202底部插板阀,待助溶剂排放干净,J1202、J1201内无物料时,停J1202、Q1201再进行检修。 (3)J1202或Q1201因料湿卡死,无法排泄物料时,工艺人员需要手动或器械掏出物料,此时应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待物料清理干净后,再进行检修。 (4)现场动的转动部位检修应办理停电工作手续,检修期间应悬挂警告标志牌,以防误送电或误启动。 (5)严格执行工艺操作中的有关安全事项 三、气化工段安全运行规程 (一)本工号管辖范围内危险品种类及其特性 1、氧(02) 主要存在部位:V1301、FV1307、XV1303、04、05、Z1301及其相关管线,流量:17400Nm3/hr,气态,压力为8.2Mpa,温度为常温。 理化特性:分子量为32,为无色无臭气体,蒸汽密度1.429(0摄氏度);固体为蓝色晶体,熔点-218摄氏度,相对密度1.426(-252.5摄氏度);液态氧呈浅蓝色,沸点-182.9摄氏度,相对密度1.14(-183摄氏度),略溶于水,0摄氏度为48.9ml/l。 氧是一种及活跃的元素,具有助燃性,使人体机能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 2、氮(N2) 主要存在部位:V1301、V1306、XV1320、F1301激冷室、渣池、火炬系统、15工段等,气态,压力13.2Mpa、6.0Mpa,常温。 理化特性:分子量28,沸点-196摄氏度,在空气中正常含量约为78.93X10-2,是无色无味,即不燃烧也不助燃的惰性气体。 毒性:人吸入高浓度氮气及产生缺氧状态,人体对缺氧有相当的代偿能力,但缺氧严重,廷髓活动收到明显控制,心血管和呼吸中枢反应迟钝,呼吸和循环功能失调,先发生呼吸停止跳动,氮气窒息,主要由于缺氧,当呼吸纯氮时,立即就会晕倒,如果无人发现,几分钟内就会窒息死亡。 3、一氧化碳(CO) 主要存在部位:F1301、C1301及其相关的管道阀门,流量:工艺流量(干基)65000Nm3/h左右,其中含约45X10-2的CO,气态,压力6.4Mpa,温度:C1301出口240摄氏度。 理化特性:含分子量28.01,为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气体,相对密度0.976,几乎不溶于水。 毒性:一氧化碳经呼吸道进入后,经过肺泡膜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进行可逆性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的亲和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大300倍,故它可以把血液中的氧和血红蛋白中的氧排挤出来,而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又由于碳氧血红蛋白比氧和血红蛋白离解慢3600倍,因而碳氧血红蛋白更具有稳定性。因此,一氧化碳一经吸入既会使血液中的携氧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人体低氧血症,而导致组织缺氧,人一旦一氧化碳中毒,极难恢复。 4、二氧化碳(CO2) 主要存在部位:F1301、C1301及其相关的管道、阀门等;流量:工艺其中约含22X10-2左右的CO2,气态,压力6.4Mpa,温度为240℃。 理化特性:分子量44,为无色气体,高浓度是略带酸味,相对密度1.524,沸点-78.5℃,20℃下水中溶解度99ml。 毒性:低浓度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有兴奋作用,高浓度有显著毒性的麻痹作用,二氧化碳透过肺泡膜能力比氧大25倍,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时将造成人体内二氧化碳滞留,缺氧,能引起窒息死亡,即使在含氧浓度较高的状况下,二氧化碳也可引起中毒,有时缺氧窒息与二氧化碳中毒并存。 5、硫化氢(H2S) 主要存在部位:F1301、C1301、及其相关的管线和阀门等,流量:工艺气中含有少量的H2S存在,存在形式为气态,温度240℃。 理化特性:分子量34.08,无色有臭鸡蛋味,相对密度1.19,易溶于水,沸点-61.8℃,人的嗅觉阀值为0.035mg/m3,当浓度超过10左右以后,浓度增加臭鸡蛋味反而减弱,以至于不能察觉。 毒性:是强烈的神经性毒物

文档评论(0)

kfcel58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