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MC.pptx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UP合成过程控制; B、终点控制 反应终点通过酸值来控制 酸值的定义:中和1g树脂所消耗KOH标准溶液的毫克数。 酸值的含义:表征了分子量的相对大小。 终点酸值:40±2 mgKOH/g 提问4:如何控制UP的分子量?;2.1.3.2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原理 UPR的固化是一种自由基型共聚反应,具有以下三个自由基型聚合反应的特点: (1)链引发 (2)链增长 (3)链终止 ; 链引发: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中心的反应。 首先由引发剂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初级自由 基再与单体加成,形成单体自由基。 链增长:单体自由基打开第二个烯类分子的双键,形成新的自由基。新自由基活性并不衰减,继续和其它单体分子结合形成单元更多的链自由基。 链终止:自由基活性高,易相互作用而终止。 任何自由基聚合都有上述三步基元反应。其中链引发速率最小,成为控制整个聚合反应的关键。;自由基加聚反应的特点; 引发剂:是能使含双键的单体或线性聚合物 活化而成为自由基并进行链锁反应的物质。 引发剂的引发途径: 热引发、光引发、氧化-还原引发 目前主要采用的引发途径: 1)热引发 2)氧化-还原;有机过氧化物特性参数 1、活性氧含量 又称有效氧含量(%),描述有机过氧化物的纯度的指标,是有机过氧化物有效成分的标志。 2、临界分解温度 有机过氧化物受热分解形成初级自由基的所需的最低温度。(BPO<TBPB<DCP) 3、半衰期 指在给定温度下,有机过氧化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常用来评价过氧化物活性的大小。 (P18); 定义:是指在聚酯固化过程中能单独使用以促进引发剂分解 的活化剂。 引发剂:一般为强氧化剂; 促进剂:一般为强还原剂; 使用时决不可直接混合,否则会引起强烈反应,以致于爆炸。;有机过氧化物促进剂的种类 ① 只对有机过氧化物有效 主要为叔胺类,如N,N’- 二甲基苯胺等。 ② 只对有机过氧化氢有效 主要为金属盐类,如环烷酸钴等。 ③ 对有机过氧化物和有机过氧化氢都有效 主要为硫醇类,如十二烷基硫醇等。;叔胺类促进剂;金属化合物促进剂;过氧化甲乙酮与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环己酮(CHP);过氧化甲乙酮(MEKP);乙烯基酯树脂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1)链端乙烯基。是活性较高的不饱和基团,可与不饱和单体发生自由基共聚,使树脂快速固化。 2)甲基。可屏蔽酯键,提高酯键的耐化学性能和耐水解稳定性。 3)酯键。乙烯基酯树脂中,每单位相对分子质量中酯键比UP中约少35~50%,这样就提高了树脂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稳定性。 4)仲羟基。分子链上的仲羟基与玻璃纤维或其它纤维表面上的羟基相互作用,可以改善树脂对纤维的浸润性与粘结性。 5)环氧树脂主链。可以赋予乙烯基酯树脂良好的韧性和其它物理机械性能。;3、 化学计量;胺当量(DETA)=103/5=20.6 胺当量(TEPA)=189/7=27 (1)未稀释,环氧值=0.44 Phr(DETA)=0.44×20.6=9.1 Phr(TEPA)=0.44×27=11.9 (2)用丙酮稀释, 环氧值=0.44×100/110=0.4 Phr(DETA)=0.4×20.6=8.2 Phr(TEPA)=0.4×27=10.8 用669稀释, 环氧值=0.44×100/110+0.75×10/110=0.468 Phr(DETA)=0.468×20.6=9.6 Phr(TEPA)=0.468×27=12.6;【环氧树脂的阴离子固化剂】考试;(1)叔胺类固化剂 多用DMP-10与DMP-30,特别是DMP-30,因酚羟基能够显著加速树脂的固化速率。固化E型环氧的用量为5-10phr,放热量很大,适用期短(0.5-1h),可使EP快速固化(24h/25℃)。 (2)咪唑类固化剂 多用液态的2-乙基-4-甲基咪唑。固化E型环氧的用量为3-4phr,适用期较长(8-10h),特点是能在中温下固化,获得较高的热变形温度,达到与芳香胺固化产物相当的耐热水平(160 ℃ )。; ;;2.2.5.2 增韧剂 EP存在问题:固化物脆性大,不耐冲击 。 活性增韧剂:含有环氧基或可与固化剂反应的活性官能团。 非活性增韧剂:不含有环氧基或可与固化剂反应的活性官能团。一般为普通液体橡胶等。 目前增韧存在问题:增韧不增强,以牺牲材料的强度、刚度与耐热性为代价换取韧性的提高。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