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私学的兴起和古代教育理论的奠基 (一) 私学的兴起的条件 私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如下几个方面: 1.奴隶制解体及封建私有制的产生 秦、楚、燕、魏、赵、韩、齐 “学在官府”失去了原有的经济支柱和政治依据,造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 2.官学的衰落 随着奴隶制的崩溃,在西周末年,奴隶主的官学已经形同虚设。 《诗经·郑风·子衿》中有一首讽剌当时学校衰败情景的诗歌,它通过一个忧心忡忡的教师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不我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不我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士阶层的崛起 武士是以向统治者“献力”为谋生之道者,而文士则是以向统治者“献智”为谋生之道者。 《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说原来在宫庭中管理礼乐的官员纷纷出走。大乐师挚到了齐国,二乐师干去了楚国,三乐师缭去了蔡国,四乐师缺去了秦国,打鼓的方叔去了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到了汉水附近,这是一幅“树倒猢狲散”的画面。从此,“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此时“士”阶层是有强大生命力的阶层,春秋时“养士”、“用士”之风盛行, “邦无定交,士无定主” “得士者存,失士者亡” 4.书写工具有了新发展 战国时,甲骨文、金文已经很少见,简书、帛书开始流行 (二)私学的兴起在教育史上的意义和作用 1.私学冲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兴起了自由讲学之风 2.扩大了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3.私学造就了一批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私学大师,出现了一些教育专著 孔丘、墨翟、孟轲、荀况、韩非 《论语》、《中庸》、《墨子》、《孟子》、《韩非子》、《管子》、《吕氏春秋》 教育专著有《大学》、《学记》、《劝学》、《礼记》 4.私学的产生使中国古代教育步入了专门化、独立化的阶段 5.私学的产生,推动了各学派的发展,形成了学术思想上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如:齐陈成子“杀一牛,取一豆肉,余以食士”。 所谓“稷下之学”或“稷下学宫”,可以这样解释,稷下,因齐国国都临淄城稷门而得名。战国时齐国于稷门外设置学馆,招聘天下贤士聚此讲学,遂名为“稷下之学”,讲学之馆则名为“稷下学宫”。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指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后用作当时各学派的总称,泛指学派众多,习惯上就是指“九流十家”,即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加上纵横家、杂家、农家,合称“九流”,再加上小说家则称为“十家”。 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一)孔子生平和教育活动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2岁。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代表奴隶主阶级改良派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祖父:公孙嘉,字孔父 父亲:孔纥 母亲:颜征在 传说“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吾少也贱”《论语·子罕》。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据传他曾跟师襄学过琴,跟苌弘学过乐,向老聃问过礼,向郯子问过官制。 孔鲤。 “委吏”、“乘田” 颜路、曾点、子路、冉有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中都宰、司寇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见,来者犹可追……” “夫子之不可及,犹天之不可阶而登也。” 在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大都是尊孔的: 汉代时:封孔子为“素王”、“褒成宣尼公” 唐代时:封为“文宣王” 宋代时:封为“元圣文宣王”、“至圣文宣王” 元代时: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代时:封为“至圣先师” 清代时:封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万世师表 主要著作有:《论语》20篇,492章,共计11705字,这是孔子的弟子写的,主要是记录了孔子日常的言、行,以及他与弟子的对话。 孔子的这些贡献,当然也有弟子们的功劳。 他最早而又有影响的学生主要有:颜路、曾点、子路、冉有、子贡等; 而晚期时,主要学生有:颜回、曾参、子游、子夏、子张等。 (二)孔子在教育基本理论上的主张 1.关于教育的作用与地位 孔子主要从两方面论述了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教育和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的关系。 关于这个问题,在《论语》中的记载主要有如下几条: 其一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 其二是:子贡问政。子曰:“足食,兵足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其三: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