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案设计.doc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情境导入 孔尚任和《桃花扇》 孔尚任于1699年左右写成的《桃花扇》。以明朝灭亡,南明遗事为背景,以李湘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诉说南明小朝廷兴亡的国家故事。 孔尚任生活于明亡清初,这时有一批隐居乡野,不仕清朝、缅怀故土的知识分子们著书立说,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之承古萌新。 探究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 ——朱义禄 《逝去的启蒙·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 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吏治腐败,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势力壮大。 思想:理学僵化、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西学东渐。 探究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与继承,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1、离经叛道的李贽 (1)是非标准 材料一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熹《朱子语类》 神化孔子;以孔子为是非标准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答耿中丞书》 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为是非标准。 (2)伦理思想 材料二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朱熹《朱子语类》 存天理,灭人欲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焚书·答邓石阳》 肯定人的正当私欲,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材料三 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氏者乎?……夫所贵乎明王者,不过以知人为难,爱养人才为急耳。今观娄、郝、姚、宋诸贤,并罗列于则天之朝,迨及开元,犹用之不尽。 ──李贽《藏书》卷五十六 肯定武则天,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李贽对周公孔子都充满了虔诚和敬意。他痛心疾首的,是那班迂阔门徒、假道学、伪君子败坏了他们的事业。李贽是真正的圣人之徒,是儒教和大明朝的孤臣孽子。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中国儒教史》 是理学的批评者,不是儒学背叛者。 2、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 (3)政治思想 材料一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了,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继承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君臣平等。 材料二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 民本思想 后之人主(君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黄宗羲《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