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治国通论政治体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治国安邦 的政治智慧 第一节 贾谊的过秦论 贾谊(公元前201年—前168年),洛阳人,西汉文帝时的政论家和思想家。他能够敏锐地抓住历史转变的大势,及时提出调整治国方针、改革制度,为西汉王朝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方向。后人将贾谊先后多次上疏陈治安之道汇编为《新书》。班固著《汉书》,概括、删削贾谊的一些上疏而成《治安策》。 “攻守异势”的时代定位。从历史教训的角度,贾谊著有《过秦论》。秦可以用诡诈之术、强暴之道来兼并天下,但继续用此种手段和方法来治理统一后的国家,就只能是自取灭亡了。这就是“攻守之势异也”。 以礼治国的发展规划。 贾谊主张“以礼仪治之”,即以礼治国。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制度,都以礼而立,一切在于维护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贾谊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相结合的论证中,提出了切合时宜的治国方略,为西汉王朝的长治久安规划了方向。 变化应时的决策原则。 贾谊在总结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时,最终归结到一个简单的道理,即所谓:“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与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第二节 魏征的治道政术 魏征(公元580—643),字玄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唐代贞观时期政治家,是佐成贞观盛世的大唐名相。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 1.人心思治的教化定位。 在贞观治国方针的决定中,魏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准确分析当时形势,建议太宗改变战争思维和镇压手段,通过教化达到稳定政局的目标。唐太宗即位后,面对的社会矛盾很复杂,最突出的就是如何缓和阶级矛盾,树立起唐朝政权的权威和增强百姓对唐朝政府的信心。他分析当时百姓的动态是,大乱之后人心思定,建议太宗实行教化,采取轻徭薄赋、劝农务本的方针。 2.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 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魏征从理论和历史的高度,概括了各种治国方略,帮助唐太宗探寻如何做皇帝,如何处理君臣和君民关系的政治原则。贯穿在一部《贞观政要》中的治道之术,大都与魏征的建议有关。 (1)魏征认识到君主良好的个人修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前提,提示唐太宗注意个人修养; (2)魏征总结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重要决策原则; (3)强调守天下比打天下难,提醒唐太宗和最高统治集团克服骄逸心理; (4)提出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厚德节欲等治国原则; (5)魏征提出了善始慎终的政治原则, 为贞观之治局面能够持续较长的时间发 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节 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公元922—992),字则平,宋初谋臣,被宋人认为是“造我宋之家法”的核心谋士。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开国元勋、历相两朝的著名政治家、北宋统治方略的核心决策者,同样在于他能够抓住时代的中心任务,在历史、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了结合点。赵普终日闭门苦读《论语》,奠定了他在太祖、太宗两朝参与最高决策的理论基础,所以能够在临朝议政时“处决如流”。 第四节 名君名臣的从政修养 对于如何做好一个领导人,如何完善领导者的从政修养,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尤其是儒家伦理思想,其核心就是关于如何治理国家和领导社群的探讨,除了大量的关于君子、小人之辨以外,其中“政者正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为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最高准则。 1.求名当求万世名。 从政治风度和从政修养来看,中国古代有许许多多的不同级别的大臣,在各自的政治实践中,体现了自己作为政治家的修养和责任,在历史上留下了万世英名。 2.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 政治家的宽广胸襟,有时是一种具有决定作用的政治智慧和从政修养。哪怕是一种谋略,待人宽大为怀也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刘邦之所以能够称雄一世,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谋略中融进了某种宽大的胸怀,他所计较的不在细节上,他有着颠倒英雄的本事。 历史上具有宽大胸怀的帝王,往往都能够取得政治上的成功。被宋庆龄称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的武则天,也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风度的政治家。 宋太宗在对待大臣的态度上,也以气度恢宏著称。 宋朝的大臣中,从识大体、顾大局 的政治风度来说,以被宋太宗称为 “大事不糊涂”的吕端最为著名。 3.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中国古代的地方官,尤其是那些被称为“亲民之官”的州县官员,也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他们的政治家风采并不主要体现在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而体现为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从政修养。 海瑞做淳安县令期间,不畏豪强,坚持原则,就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