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7卷 第2期 水 科 学 进 展 Vol.27,No.2
2016年3月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Mar.,2016
DOI: 1014042/ jcnki321309201602002
不同近岸河床组成情况下岸坡崩塌试验
余明辉, 陈 曦, 魏红艳, 胡呈维, 吴松柏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 在弯道水槽中开展6组试验, 分别用非黏性土及黏性土填筑河床, 研究相同水力作用下近岸河床组成对黏性
岸坡崩塌的影响规律。 研究发现, 在试验给定的岸坡及河床组成情况下, 非黏性河床凹冲凸淤且总体表现为淤积,
近岸河床及凹岸岸坡冲刷强度大, 凸岸附近床面上泥沙掺混较明显; 黏性河床及凹岸岸坡均被冲刷, 河床主流区
冲刷强度比近岸河床及凹岸岸坡大。 相较于黏性河床, 非黏性河床近凹岸处较易冲刷, 水流结构重新调整, 凹岸
坡脚处水流流速及紊动能可增至2倍左右, 环流强度可增至 11倍, 加速了岸坡崩塌及崩塌体的分解输移; 非黏性
河床近凹岸坡脚处变形以及凹岸岸坡崩塌量均相对较大, 岸坡崩塌强度为河床淤积强度的2~4倍, 崩塌物质可充
分补给河床的泥沙来源; 经水力冲刷后非黏性河床组成情况下形成的河道滩槽高差相对较小, 河道横断面相对
宽浅。
关键词: 近岸河床组成; 岸坡崩塌; 河床演变; 水力冲刷; 水槽试验
中图分类号: TV1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6791(2016)02⁃0176⁃10
[1]
崩岸是长江中下游河段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 也是河道横向变形的具体表现形式 。 在中国,
崩岸问题在长江中下游、 汉江中下游及黄河中下游尤为突出。 2011年长江中下游及汉江共发生崩岸险情 117
[2]
处, 累计崩岸长度658km 。 崩岸若没有得到及时控制, 就可能引发大的河势调整, 影响河道的稳定性及
其功能。
宏观上讲, 崩岸受制于不同河型的河床演变特性, 而不同河型又是水流与河床及河岸相互作用的结果,
具体来说, 一方面河岸在水流的冲刷作用下发生侵蚀甚至崩塌; 另一方面河岸及河床的抗冲条件约束或改变
[3⁃5] [6⁃8]
水流结构并制约或加剧崩岸的发生发展 。 崩岸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种 。 河岸及
[9⁃10]
近岸河床土质边界条件是内在因素, 包括河岸土体性质、 岸坡高度和坡度 、 河岸土体组成与分布、 滩槽
[11] [9] [10]
高差 等; 河道水流动力是外因, 主要有河道内水位变化曲线 、 岸坡内的渗流作用 , 纵向水流的冲刷
[11] [12]
作用、 弯道环流及回流 等。 水力作用是崩岸主要的外因, 张幸农等 研究了坡体崩塌破坏的形成、 发展
过程及相关力学机制, 模拟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 水流对岸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坡脚淘蚀、 岸坡崩塌、 坡度
[13] [14]
变缓; Jamieson等 探讨了紊动和涡旋对崩岸的影响, 发现涡旋区和冲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