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 宋明理学.pptVIP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 宋明理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材料3: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怎么才能把握“理”? (方法论) “格物致知” 阅读材料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观点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实践、学习以明“理”。 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 探究 请谈谈你对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认识论的看法。 认识目的有局限,但认识方法有启发。 程朱理学 1、“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宇宙观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三纲五常)——道德观 3、通过(二程)“格物致知”的方法 把握“理” ——方法论 天理是本原 人性亦天理 仁义礼智信 三纲与五常 格物致于善 程朱理学被官学化的原因 理学家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为世界本原的理,建立起 理学体系,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的合理性。 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 陆王心学 陆 九 渊 王 守 仁 材料1: 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材料2:穷理不必外求,反省内心即可。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 阅读材料归纳:陆九渊的主要思想观点 宇宙观是什么? 怎么才能把握“理”?(方法论) 内心反省 材料1: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心即理” 阅读材料归纳:王阳明的主要思想观点 宇宙观是什么? 材料2: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材料3:……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阅读材料归纳:王阳明的主要思想观点 怎么才能把握“理”? (方法论) “知行合一” “致良知” 陆王心学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陆九渊:“心即是理”) ——宇宙观 2、通过内心反省的方法把握“理” (王阳明:“致良知”) ——方法论 三、陆王心学 据统计朱熹一生著书209卷,编纂书籍210卷,注释38卷,校勘 72卷。而陆九渊没有专书留下,只是后人为他编纂了文集。请从二人的思想主张的角度思考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 第4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 的发展。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创立 发展 打击 正统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是怎样演变的? 孔 子 孟 子 秦始皇 董仲舒 春秋: 战国: 秦朝: 西汉: 第一篇 激流勇进 ——冲击中相融合 一、宋明理学形成背景: 【知识迁移】梁武帝名萧衍,南朝梁开国君主。自幼饱读儒家经书。后一度信奉道教,对阴阳、五行、星算无所不通,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时人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释佛,随着他“舍身”同泰寺,要以皇帝之身出家,他推崇佛教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出现危机 宗教 来源 教义 佛教 来源于印度(外来) 认为现实一切都是苦。人们只能忍受。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道教 东汉末年(土生土长) 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 “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儒学受到冲击的原因: A、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关注社会人生,但在其思想体系中没有关于世界本原和方法论的探讨,随着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在相互辩难中儒学常常陷入困境。 B、魏晋的社会环境:   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休,人民生活动荡不安,需要从宗教中寻找心理安慰。佛、道的传播不仅顺应了普通人心理的需求,还满足了统治者的需要。 一、宋明理学形成背景: 【知识迁移】唐李白曾经隐居深山一心炼丹;号称“诗佛”的王维其名取自《维摩柯经》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思考:这反映出唐朝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出现危机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 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 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 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 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 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 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 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 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一、宋明理学形成背景: 1、魏晋南北朝时期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