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效果研究.docVIP

植物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效果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2): 260-265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editor@ 植物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效果研究 高国军 1,徐彦森 1, 2*,莫莉 1,余新晓 1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城乡生态环境北京实验室,北京 10008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实,北京 100085 摘要:在中国北方雾霾天气日益严重的今天,植物通过吸附大气中的颗粒物进而减缓颗粒物污染情况。为研究植物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能力,通过对同一区域内的城市道路和校园绿地上的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洋白蜡(Fraxinus pennsylvanica)和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进行研究,测定其叶表面和蜡质层对大气中粒径为 10~100、2.5~10 和 0.2~2.5 μm 的颗粒物的单位叶面积吸附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叶片吸附颗粒物能力差异显著,3 种植物中大叶黄杨吸附颗粒物的能力最强,毛白杨与洋白蜡吸附颗粒物的能力相近,洋白蜡叶表面易到达最大饱和滞尘量;道路上的植物叶片吸附颗粒物总量高于校园内的植物,两者滞尘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吸附 10~100 μm 粒径的颗粒物上,局地环境会影响叶片滞尘量;不同植物叶片对 10~100、2.5~10 和 0.2~2.5 μm 粒径的颗粒物吸附百分含量分别在 75.4%、15.8%和 8.9%左右,植物种类对叶片表面吸附不同颗粒物所占比例无影响;大叶黄杨在道路上吸附颗粒物总量最大,为 139.86 μg·cm-2,它的蜡质层和叶表面对不同粒径颗粒物吸附量均最高,能够有效降低城市中的大气颗粒物,是优良的城市绿化树种。 关键词:颗粒物;粒径;植物;蜡质层;叶表面 DOI: 10.16258/ki.1674-5906.2016.02.011 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906(2016)02-0260-06 引用格式:高国军, 徐彦森, 莫莉, 余新晓. 植物叶片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效果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 2016, 25(2): 260-265. GAO Guojun, XU Yansen, MO Li, YU Xinxiao. The Ability of Plant Leaves on Depositing Size-fractionated Particles [J].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6, 25(2): 260-265.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颗粒物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城市环境。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城市群,颗粒物污染日益严重。城市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障碍,以北京为主的特大城市,由大气颗粒物引起的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市民关注的核心。大气中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 10 μm 的颗粒 物 被 认 为 是 对 人 类 健 康 影 响 最 严 重 的 物 质 (Nemmar et al.,2002;Dockery et al.,1993),这些颗粒物来源于自然界本身或者人为活动(Weber et al.,2014)。 在城市地区,大气中颗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等二次气溶胶(Huang et al.,2014),这些颗粒物成为了有毒有害物质的载体。目前的研究表明城市植被能够通过叶面气孔的主要途径吸收去除大气中的颗粒物(吴海龙等,2012)。吸附在叶片上的颗粒物一部分被固定于植物蜡质层中,最终随着叶片凋落回到土壤;另一部分则存在于叶片表面,这部分颗粒物可以通过再悬浮回到大气中  或 者 在 降 雨 、 降 雪 的 淋 洗 作 用 下 进 入 土 壤(Dzierzanowski et al.,2011)。在大气环境背景相似的条件下,不同地点的大气颗粒物在来源组成和叶面滞尘量上均有显著的差异(戴斯迪等,2013),差异主要是由于植物所处环境的差别,但是在粒径等级上的差别研究甚少。城市内行道树的配置已经成为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但是具体植物对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情况尚缺少定量研究。 通过在同一区域内校园和道路选取北京市典型的 3 种园林树种,研究不同植物叶片对大气中颗粒物的吸附情况。从植物吸附颗粒物的部位和粒径水平上考虑,分析影响植物叶片吸附颗粒物的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对颗粒物的吸附能力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种选取 选取了 3 种典型植物种,其中包括 1 种灌木和 2 种乔木树种。这 3 种植物是北方典型的园林绿化树种且在过去研究中(王蕾等,2006;李仁娜,2015) 基金项目:北京市共建项目专项;国家

文档评论(0)

2001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