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为了孩子的明天
——从人权角度谈国家对艾滋病孤儿和易受伤害儿童所承担的法律义务
康均心康均心,1968年生,湖北仙桃人,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刑事被害人学会理事。
康均心,1968年生,湖北仙桃人,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际刑事被害人学会理事。
艾滋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的第一大疾病,它除了成为医学界的难题外,还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诸如社会公众对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及其家人的排斥和歧视问题、医疗费用问题、娼妓是否应该进行管理问题、对病人的安置问题、隐私权保护问题等等,人们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但往往迫于经济条件的局限或是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而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我国政府近年来大大提高了对艾滋病问题的重视程度,并就艾滋病人的治疗、管理、处遇等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对于我国艾滋病的蔓延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其中作为艾滋病副产品之一的艾滋病孤儿和易受伤害儿童的人权保护问题亦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艾滋病孤儿和易受伤害儿童人权保障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将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死于艾滋病的不满18岁者定义为“艾滋病孤儿”,而双亲中至少有一人感染HIV,或生活在照料艾滋病孤儿家庭中的孩子,被认为是“易受伤害儿童” (AIDS Orphan and Vulnerable Children,简称 OVC) 转引自:《中国艾滋病综合研究项目通讯》,/cipra/cn/newsletter/0311/。这些孩子已经成为一个急需引起人们关注的弱势群体。联合国防范艾滋病组织(UNAIDS)执行主任皮特-皮奥特在2000年召开的国际劳工组织(ILO)年度会议上发表讲话称,目前全球的爱滋病孤儿人数为1200万,这一数字到2010年将上升至4200万
转引自:《中国艾滋病综合研究项目通讯》,/cipra/cn/newsletter/0311/
www. /world/2000-06-09/96234.html
对于上述状况,国际社会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对艾滋病孤儿和易受伤害儿童的保障在许多国际规约中都有体现。除了人们熟知的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盟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盟约》对公民权利作出的普适性规定外,还有一些专门的规定。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公室与联合国艾滋病项目规划署1996年联合起草了《艾滋病与人权国际纲领》,其中“纲领11”要求国家应该确保监控和执行机制,确保与艾滋病相关人权的保护,包括艾滋病患者、患者家属和团体。它已经涉及到了受到艾滋病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未成年人的人权层面的保护。1996年8月5日~30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内部的反对歧视与保护未成年人小组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第48次会议,通过《与HIV或AIDS感染有关的反对歧视的1996/33号决议》,《决议》指出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部分社会群体比正常人受到艾滋病传播的冲击更大,在教育、医疗、社会服务方面受到更多限制。这在出自艾滋病家庭的未成年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呼吁会员国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反对歧视、偏见与谴责,反对把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及相关人士变成牺牲品等行为,落实未成年人等的预防工作,注意其立法、政策和实践行为,改善没有享受到自由与基本权利的人们的司法、经济与社会条件,降低这些人群感染HIV的易感性和承受AIDS大流行造成社会经济的有害后果。1997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确定该年世界艾滋病运动的主题是“儿童和艾滋病”,关注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了艾滋病孤儿和易受伤害儿童问题。联合国人权委员会 1997年3月10日一4月18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53次会议上,通过了《有关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方面保护人权的1997/33号决议》,呼吁各国政府在需要的情况下,在现有的政策内,在HIV/AIDS方面促进和保护人权。在作为《决议》附件的《指导方针》中,第(8)项规定“国家与社区合作并通过它们为妇女、儿童或其它易受伤害的群体创立一种支持而又能实现的环境,并通过与社区对话,提出那些偏见与不公正的事宜.特别是对这些社区群体应给予社会服务、卫生服务与支持。”第( 11)项规定“国家应保证促进与巩固一些机制以利于保护与 HIV有关的人权,包括仍存活的HIV/AIDS患者、他们的家庭与社区。”
直至2001年,联合国艾滋病特别大会发布的《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的承诺宣言》第65、66、67条专门对艾滋病孤儿和易受伤害儿童的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到2003年制定并至迟在2005年执行下列国家政策和战略:建立和加强政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