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中西方文化礼仪的差异
学生姓名 张 静
学 号 201116300115
专 业 商 务 语
班 级 商 务 1101
指导教师 胡 莹 老 师
中西方文化礼仪的差异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中西关系越来越密切,文化、经济和政治的
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也愈来愈突出。特别是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入世以
来,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文化上的交流更是日益增多,各种文化活动不断开展
来。交流过程中必然涉及到礼仪,由于中西方起源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接受的
教育方式不同,各自的礼仪肯定是有区别的。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是很注重与人
的交往的。为避免在交流中产生不必要的分歧,我们应该学习和了解中西方文化
礼仪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中西方 礼仪 差异
一、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的成因
礼仪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由于西方国家民族形成和
发展的历史条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制度、宗教
信仰、社会习俗和生活方式。与中国礼仪文化相比较,自然会表现出多方面的差
异。
(一)经济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人比较安分保守。可
以依靠一块土地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
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
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的原则。
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
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
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
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 “独立、自由、
平等”为处世的原则。
(二)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
验教训,喜欢 “以史为镜”,但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
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
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
希腊时期就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
啸、动荡不安,也造就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二、中西方文化礼仪差异的具体表现
(一)交际语言礼仪差异
1、打招呼
打招呼在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事,纵然,这个小小的行为也能反映中西文化
的差异。在中国,邻里之间碰上会问上一句, “您吃了吗?”“上哪儿去呀?”
“今天天气挺好的。”这本来是中国人最熟悉的打招呼方式,但是如果用这些客
套话与西方人打招呼,他们一定会感觉奇怪,而且有时会产生误解。比如中国朋
友问一位外国友人, “Have you had your meal?”这本来是单纯的问候套语,
西方人却是以为你要邀请他一起用餐呢!再比如,你问外国朋友:Whereareyou
going? 这本来是一种表示关心的问候语,但是西方人可能会产生误解或反感,
认为你干涉他的私人生活。在西方国家一般人碰面打招呼,只需说:Hi, Hello
或者是Good morning等即可。
2、称谓
在中国,对于同辈之间可以直呼其名。但按照中国的礼仪,如果直呼长辈的
名字,肯定会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按照西方人的礼仪风俗习惯,西方人在称
谓上更加的随意,他们在熟知的人之间都习惯对等的称呼。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
(如:Jim、Jane),而不是非常正式的某某先生,某某女士。但一般而论,则
应该是两人从前见过面时才能如此。若初次见面不知对方名字时就应该使用泛尊
称。称呼男士为:Sir, 称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