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58 生态环境 第13卷第1期(2004年2月)
苏维词等: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模式及其效应 PAGE 59
生态环境 2004, 13(1): 57-60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E-mail: editor@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计划项目(科发人教字[2002]101号);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黔科合2003NGY029);贵州省科学基金项目(黔基和计[2003]3080号);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西部开发”重大项目(2003BA901A12)
作者简介:苏维词(1966-),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和教学工作。E-mail: suweici@
收稿日期:2003-07-30
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地区生态重建模式及其效应
苏维词1, 2,朱文孝1,滕建珍1
1. 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1;2.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系,重庆 400047
摘要:贵州碳酸岩盐出露面积达12万多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3%,是我国喀斯特地貌最发育的省份;山多坡陡,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问题突出,是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石漠化地区缺水少土,属于造林困难地带和生态治理的重点地区。文章以喀斯特石漠化发育典型的花江大峡谷右岸的贞丰县兴北镇顶坛片区为例,在阐述顶坛片区的自然环境条件及石漠化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几种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对这几种模式的效益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它们的优点与存在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石漠化;生态治理模式;效益分析;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贵州兴北镇
中图分类号:S1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4)01-0057-04
表2 花江喀斯特峡谷顶坛片区气候要素的垂直变化1)
地点
太阳辐射
能流
/(kJ·cm-2)
光照
时间
/h
年均
温度
/℃
年均极端最高温度
/℃
年均极端最低温度
/℃
年均
降水
/mm
年蒸
发量
/mm
相对
湿度
/%
花江桥(谷底)
366.48
1260
20.3
35.5
8.7
8002)
1371
82
顶坛
(谷坡)
394.26
1465
18.5
32.9
6.7
1154
1358
80.5
贞丰
(谷肩)
429.28
1526
16.4
31.3
6.5
1438
1322
81
1) 杨明德,屠玉磷. 典型喀斯特石山脆弱生态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示范研究. 2002
2) 降水量为板贵乡政府所在地近3年来的观测数值
西南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化和西北地区的沙漠化是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生态建设所面临的两大根本性的地域环境问题,是我国生态治理的难点和重点[1]。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喀斯特腹地,是我国石漠化分布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省份。目前石漠化面积已达2.26万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2.8%,并且每年仍以933 km2的速率递增,相当于每年吞掉贵州一个普定县。石漠化已成为贵州乃至整个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2~8]。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黔桂滇石漠化综合治理”。加快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不仅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需求,是构建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保证,更是贵州和西南喀斯特山区生存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紧迫性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贵州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峰丛山区特别是喀斯特峡谷地区,珠江上游——北盘江花江段大峡谷就是典型的石漠化区。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贵州多家科研单位与大专院校在这里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现已取得初步成效。本文以花江大峡谷右岸的贞丰县兴北镇顶坛片区为例,分析其治理模式及其效应。
1 贵州兴北镇花江大峡谷顶坛片区的基本情况
表3 顶坛片区水土流失情况
项 目
轻度流失
中度流失
强度流失
(合计)
水土流失面积/hm2
363.0
837.87
369.33
1570.2
占总面积比列/%
13.32
3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