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微写作多角度2徐玉玉.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uzhou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Fuzhou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新闻多角度评论 徐玉玉事件 201609 多角度训练二:徐玉玉事件 徐玉玉,女,山东临沂人。2016年被南京邮电大学录取。 8月19日,因被诈骗电话骗走上大学的费用9900元,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全力抢救,但仍不幸于21日离世。 徐玉玉母亲说,由于前一天接到的教育部门电话是真的,所以没有怀疑这个电话的真伪。 徐玉玉家庭贫困,交学费的这9900元,是一家人省吃俭用大半年才凑出来的。 8月28日,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角度示例 法律:法律监管不能缺位 道德:没有道德防线,只靠法律治理,终可能使小恶积为大害。 法律固然重要,但道德对于社会治理的作用绝不能忽视 责任:多方部门需要“刮骨疗毒”的决心与力度,大力打击电信诈骗 信任:诈骗频发表明社会诚信严重滑坡 贫穷:正视贫穷造成的巨大生活压力 社会环境:政府有责任为公民建立一个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防范意识:防范欺诈最有力的武器是自己 议论分析示例:常识 其实,骗子的行骗过程其实漏洞百出,而类似徐玉玉同学这样的孩子之所以上当,一步步的按照骗子的要求去做,除了防范意识差外,更重要的是缺乏必要的生活常识。 泄漏学生信息者可责,倒卖学生信息者可恶,骗取学生学费者更可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现实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矛与盾的悖论,有坚不可摧的城墙,也总有溃堤的“穴蚁”。拒绝被骗最保险的“盾”还是自己。这个“盾”,就是要具有高度的防骗意识、应有的常识,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教训。 典型议论片段示例:监管 观点:个人信息“裸奔”, 监管不能“只看不管”。 举例:这起案例当中,骗子知道徐玉玉正在申请助学金,并获得了她的电话及个人信息。正因如此,才让徐玉玉戒心全无,也让骗子有机可乘。 分析:骗子纵然可恶,但抓获一两个电信诈骗分子,无法避免下一个悲剧重演,理应遭受谴责的还包括助学金信息的贩卖者。贩卖个人信息的黑洞张着血盆大口,吞噬着一个又一个受害者。到底是谁贩卖学生信息的同时也贩卖了自己的灵魂?谁该站出来堵住漏洞?谁该做民众信息的保护神呢?个人信息的长期“裸奔”早该有个终结。 结论:当前,电信诈骗泛滥成灾已成不可回避的现实。对于电信服务中所存在的巨大安全漏洞,民众也是多有诟病。电信部门和运营商的责任无可推卸。 多角度观点:实例分析 观点不止一个: 1刑事责任当深究,个人隐私应保密 (实际上是两个观点) 2合理分配资源,不将人逼上绝路,呼唤良知回归 (看起来是三个观点) 3生活总是不可测,心理素质需要提高 (两个观点,两者逻辑关系不明) 多角度观点:实例分析 观点表达不严谨: 1要保持时刻警戒 (警戒什么?) 2政府应建立并完善法律制度 (改:政府应健全法律制度,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 3要重视防诈骗心理的培养 (改:要加强防诈骗意识) 4人们的道德底线已经无下限 (表达绝对化,人们的范围太广,底线无下限表达上逻辑不通) (改:突破道德底线的结果很可能触犯法律) 多角度观点:实例分析 概念不清晰: 1我们要将心比心(与骗子讲同理心?) 2我们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我们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挫折 (战胜困难、面对挫折概念范围太广) 3教育部门的疏漏导致悲剧的发生 (教育部门没教育好?没管好信息?过于重视成绩?教育部门是否应该承担悲剧的主要责任?) 4人要有道德理念,不可贪图钱财 (骗子已经犯法,法律概念与道德概念要区分) 多角度观点:实例分析 逻辑不清: 1公安及国家高层应整顿电信网络 (公安及国家高层并列属逻辑混乱,整顿电信网络概念范围太广) (改:政府应大力打击电信网络犯罪活动) 2社会风气导致信任危机 (倒过来说也行) (改:信任危机导致社会不和谐) 3珍惜自己的生命/生命远比金钱重要 (徐玉玉是自杀吗?) 多角度观点:实例分析 其它: 防人之心不可无 (这个观点要么容易空洞,要么容易绝对化) 不要消费他人的信任 (与骗子谈不上“信任”问题)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观点有偏离) 多角度观点:实例分析 较合理观点表达: 法律上的漏洞让骗子具有侥幸心理 骗人钱财终害己,不义之财不可取 电话诈骗,相关运营商也难辞其咎 提高警惕才能防范于未然 发挥社会正能量,严惩不法行为 实例一稿 重视挫折教育,不让生命为罪恶买单的惨剧再次发生。一位姑娘,在花骨朵一般的年纪郁郁而终,可悲可恨!可悲的是这位姑娘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可恨的是犯罪分子牟利的无耻行径。遭到诈骗的女孩,只需为自己没有强大的防范意识而自责就已足够,更大的错在犯罪分子,这位姑娘何必为他人犯下的罪付出生命?一个家庭固然损失了一笔来之不易的钱财,但多大数目的钱财比生命宝贵?“留得青山在

文档评论(0)

33888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