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国际关系 第三讲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理论.doc

冷战后国际关系 第三讲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讲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理论 冷战结束后,世界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对于冷战后的世界向何处去,各国的学者和政治家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理论和模式。由此,国际关系研究中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也应运而生。 一、新概念 冷战后国际关系中出现的新概念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软权力”的概念 “国家退却”的概念 “权力转移”的概念 二、新的国际关系理论 1、“地缘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地缘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卢特瓦克。 2、新的全球化理论   (1)“两枝世界理论”——代表人物是华盛顿大学的罗斯诺教授。 (2)“地球村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是巴尼特和卡瓦纳夫。 3、新的国际冲突理论 (1)“新国际冲突论”——代表人物约瑟夫·奈、戴维·鲍德温。 (2)“文明冲突论”——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谬尔·亨廷顿。 4、新的国际秩序理论   冷战结束之后,许多学者都对世界新秩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均势论”:代表人物是基辛格。 “世界秩序新论”:代表人物是约瑟夫·奈。 “文明冲突论”:代表人物是亨廷顿。 “和平地区——混乱地区模式”: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辛格和韦达夫斯基。 “新的两极模式”:代表人物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哈克维。 “新的跨政府秩序”:代表人物是美国哈佛大学斯劳特教授 三、新理论流派的发展:建构主义的兴起 建构主义(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是西方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国际关系理论,在冷战结束后其影响力日益显现。建构主义者把自己分成两派,即常规的建构主义(conventional)和批判的建构主义(critical)。前者影响较大。主要代表人物有亚历山大·文特、尼古拉斯·奥纳夫、彼特·卡曾斯坦和麦克尔·巴奈特等。 四、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复兴 (1)民主和平论 (2)均势理论 五、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1、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 进攻性现实主义 防御性现实主义 新古典现实主义 2、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主要有三个理论分支: (1)共和自由主义(republican liberalism); (2)商业自由主义(commercial liberalism); (3)制度自由主义(institutional liberalism)。 冷战后在国际关系理论界,新现实主义和新制度主义之间的争论非常激烈。 二、冷战后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在传统文化方面,不同的文化传统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观点是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2、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国家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对一些国际问题也有不同的理解,这在特定的情况下也会导致国际斗争和国际冲突。此外,由不同文化影响所产生的不同的外交风格和外交方式有时也会引起误解,造成冲突。再者,由不同文化影响所产生的不同的外交风格和外交方式也会直接影响外交的效果,使得某些重要信息合外交姿态得不到理解或响应。 3、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可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密切国家间的关系,同时也可为国际政治斗争服务。 4、文化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维系民族存在与团结的要素;也是列强侵略、奴役、颠覆其他国家的工具。 冷战结束后文化因素的作用大大增强了。 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新动向是文化扩张主义的倾向。它有两种表现形式: (1)纵向的“文化霸权” (2)横向的“文化扩张” 三、国际关系中的主权与人权关系研究 一、 历史的视角 主权与人权的概念都产生于西方。 主权和人权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都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在很长的时期内,主权与人权的概念是平行发展的。 人权思想和主权思想获得重大发展的时间段基本上是重合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权思想和主权思想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主权和人权概念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其内容既有矛盾的一面,也有交叉和重合的部分。 二、法理的视角 基本的国际法文件确认了主权原则和人权原则。 国际人权法是国际政治影响下形成的妥协的产物。 国际法对主权和人权的规定并不是无懈可击。 国际法对主权和人权的规定与联合国的人权实践之间存在矛盾。 联合国人权实践的影响是巨大的,它在制订规则和形成机制。 联合国的实践突破了不干涉内政原则对联合国人权活动的限制。 国际人权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涉及到对国家主权的限制。这种限制针对的是国家对内的最高统治权。 在国际人权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强制性的国际规则,国家行使主权时必须遵循这些规则。 如果一个国家加入了国际人权公约,它就承担了相应的国际法义务,并且必须履行这些义

文档评论(0)

chengcheng1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