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TOC \o 1-3 \h \z \u 7966 第一节 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2
23181 一、发展历程 2
15226 (一)开创时期 2
14838 (二)奠基时期 3
2538 (三)成熟时期 3
27201 (四)发展的快速进步时期 4
340 (五)新的发展阶段 5
22978 二、分类 6
26039 (一)光谱分析方法的分类 6
30603 (二)典型光谱分析方法介绍 7
164 三、应用情况 9
19085 (一)适用性 9
6756 (二)特点 10
19104 第二节 光谱分析技术基本原理 11
8534 一、光谱的基本知识 11
21221 (一)光和光谱 11
6485 (二)光谱分析原理 12
31 二、电网设备常见材质 14
31518 (一) 碳素结构钢 14
8953 (二)低合金高强钢 15
11278 (三)不锈钢 18
27986 (四) 铝及铝合金 19
14513 (五)铜及铜合金 20
31487 三、光谱分析仪组成及基本原理 21
4352 第三节 光谱分析及诊断方法 25
6577 一、分析方法 25
15157 (一)分析前的准备 25
4308 (二)现场分析测量 25
23202 二、诊断方法 26
29095 (一)试验数据的处理 26
4598 (二)光谱分析的注意事项 27
30946 第四节 典型光谱分析案例分析 28
17604 一、隔离开关连杆球铰光谱分析 28
5785 (一)案例经过 28
6746 (二)检测分析方法 28
5703 (三).其他检测方法的验证 30
29729 (四)断裂原因分析 32
28709 (五)结论 32
第十四章 光谱分析技术
第一节 光谱分析技术概述
一、发展历程
光谱分析法是基于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及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而建立的分析方法。通过对物质光谱的分析,可以得到 原子、分子等的能级结构、能级寿命、电子的组态、分子的几何形状、化学键的性质、反应动力学等多方面物质结构的知识,也可以藉此获得物质微观组成的信息,譬如获取金属的元素成分等。光谱分析技术发展至今,不仅是一种科学工具,也为化学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
光谱分析法从开始研究到发展成一个学科再到现代光谱学的飞速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从17世纪60年代光谱分析方法的发现到20世纪40、50年代跳出科学实验范畴成为广泛应用的分析检测手段以后得到快速发展再到21世纪各行业高精尖技术在光谱分析领域的成功应用,光谱分析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科技必不可少的精密检测、分析手段,为现代天文学、航空航天、分子生物学、现代医学、环境和生态等新科技的建立和发展提供基础,而且为现代大工业、现代农业、现代文化事业的大发展也做出不可低估的贡献。
杨铭珍对光谱分析方法在1980年之前的发展历史进行过相关综述,王昌益对1980年~1990年光谱分析的进展进行了分析,范世福对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评述,刘崇华等对光谱分析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概括。在此基础上,本章将光谱分析法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666年-1860年)是光谱分析的开创时期,第二阶段(1861-1900)是光谱分析的奠基时期,第三阶段(1901-1950)是光谱分析的成熟时期,第四阶段(1950-1980)是光谱发展的快速进步时期,第五阶段(1981-至今)光谱发展新的阶段。
(一)开创时期
图14-1 牛顿和他的棱镜早在1666年,牛顿(I.Newton)把通过玻璃棱镜的 太阳光分成从红光到 紫光的各种颜色的光谱(见图14-1),由此发现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1802年,沃拉斯顿(W.H.Wollaston)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并重做了该实验,观察到太阳的光谱线。1814年,德国光学专家、物理学家、光栅的发明者夫琅和费(J.Fraunhofer )继续研究了太阳光谱(见图14-2),发现了太阳光谱中有700多条黑线,并对这些黑线的相对位置进行了排列,因此后来将太阳光谱的黑线叫做“夫琅和费线”。
图14-1 牛顿和他的棱镜
1859年10月,克希霍夫(Kirchhoff)和本生(Bunsen),首先将分光镜用于化学分析,他们细致研究了金属在蒸发到火焰中或放电中就会发出同样的光谱,并利用这种方法先后发现了铯和铷元素,证明了光谱分析可以用作定性化学分析。同时,他们研制了第一台实用的光谱仪,使用了能产生较高温度和无色火焰的光源-本生灯,系统地研究了一些元素,确定了光谱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