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pptVIP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耕经济高度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6课 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课程标准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农业发达:生产技术水平明显高。????????? 大范围扩种;? ???????、????????? 等高产作物引进;?????????? 广泛种植,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手工业的发达:?????????? 已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 3.商业的繁荣: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 ,??????? 资本日趋活跃。明中后期在运河沿线、江南等地区一大批??????????? 等兴起。 4、明清赋役制度的改革 一、农耕经济高度发达 玉米 水稻 棉花 甘薯 高产作物的引进和推广会给明清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 (松江)“乡村纺织,尤尚精致。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嘉庆《松江府志》 明初,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 明末,民窑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工匠达10余万人。 瓷器工场生产图 施复夫妇手工作坊生产图 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 耕地面积 明初8.5亿亩;清朝10亿亩 人口数量 明初6600余万;1840年增至4 .1亿 国民生产总值GDP 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远高于欧洲 城市状况 50万人口城市世界10个,中国占6个 白银拥有 200余年间世界产量一半流入中国 世界地位 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结论: 明清综合国力一览表 看完表格后,会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时空报道之一:苏州玄妙观三清殿 这里是苏州玄妙观三清殿。据记载明万历年间,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并且织、煅、纱等分工都很细致,说明当时生产已具备一定规模,具有较高技术水平。苏州的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他们每日黎明按工种专长分立玄妙观、花桥等处“听大户呼织”。 当地已经形成了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机主出资,机工出力”的自由雇佣关系。 时空报道之二:江西景德镇 乾隆时期,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已相当发达。时人形容“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景德镇瓷器工艺水平相当高,分工非常细。这里的“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其中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这种将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规模经营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大大提高了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与传统官办手工工场和民间小手工作坊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1、时间:明中叶 2、资本主义萌芽的基本要素 ①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 ②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 ③市场的需求 基本特征: 雇佣劳动关系 二、资本主义萌芽 这种手工工场还会扩大规模吗?会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吗? “资本主义在它刚刚萌芽的时期,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利。” ——马克思〈资本论〉 中国的“国家政权”鼓励了吗?支持了吗? “……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反映统治者实行何种经济政策?这种政策给明清经济带来怎样的后果? 材料一:(明)永乐二年,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 材料二: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违者死无赦。 材料三: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材料反映统治者实行何种政策?为什么实行这种政策?这种政策给明清经济带来怎样的后果? (1)经济:农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2)政治:专制统治沉重剥削阻碍新经济因素发展 重农抑商阻碍工商业的发展、强化自然经济 海禁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开 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文档评论(0)

微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