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诸葛亮与汉末襄阳大姓
□ 丁宝斋
东汉末年,随着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批豪族大姓。他们不仅拥有大量的土地和众多的依附农民,而且拥有私家武装;他们与地方军阀互相勾结、利用,壮大了地方军事力量,加速了割据势力的发展;他们中有的是社会知识阶层的代表人物,有着显赫的社会地位和声望。这种情况,在东汉末年的襄阳,也表现得异常明显。
《太平御览》卷157《州郡部三·里》录《荆州记》曰:(襄阳)岘山南至宜城百余里,旧说其间雕墙崇峻,汉灵帝末,其中有卿、士、刺史、二千石数十人,朱辕骈耀,华盖接阴,同会于太山庙下。
荆州刺史行海部见之,雅叹其盛,敕县号为冠盖里。 《襄阳耆旧记》也载此事,曰:汉末,尝有四郡守、七都尉、二卿、两侍中、一黄门侍郎、三尚书、六刺史,朱轩高盖会山下,因名冠盖山,里曰冠盖里。
以上记载,说明了襄阳县城以南至宜城之间,在汉末是官僚地主、社会上层集团的集中地。仅据现有史料,这一带有名有姓的豪强世家、名门大姓就有蔡氏、蒯氏、习氏、庞氏、杨氏以及马氏、向氏等。
汉末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诸葛亮姐弟四人随同叔父诸葛玄寄居襄阳。依靠诸葛玄与荆州牧刘表的故旧关系,诸葛亮一家与襄阳的一些名门大族及社会上层人士,相继发生了联系,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亲近关系,对诸葛亮在襄阳求学期间和在隆中耕读期间所度过的青少年时期成长之路及仕宦生涯,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诸葛亮是蔡氏姻亲 蔡氏家族是东汉末年襄阳一带最为显赫的豪强大族。蔡瑁是这个家族的代表人物。《襄阳耆旧记·蔡瑁》条载: (蔡)瑁家在蔡洲上,屋宇甚好;四墙皆以青石结角,婢妾数百人,别业四五十处。“别业”即田庄、庄园。
有数十处田庄,有数百名婢妾,有宫殿式的豪华住宅,蔡瑁是典型的豪强地主。关于蔡瑁家族的地址和蔡瑁的官职,《太平御览》卷69录(荆州图经》说:
襄阳县南八里,岘山东南一里,江中有蔡洲,汉长水校尉蔡瑁所居。宗族强盛,共保蔡洲。 “长水校尉”是汉代八校尉之一、秩二千石的官员。《水经,·沔水注》也有相同的记载:
沔水又东南迳蔡洲,汉长水校尉蔡瑁居之,故名蔡洲。 从《荆州图经》“宗族强盛,共保蔡洲”和(襄阳耆旧记·蔡瑁》条“宗室甚强,共保于洲上”的相同记载,可知蔡氏家族有兵力不小的私家武装。
这从刘表初任荆州刺史时,寻求蔡瑁等土著势力的支持,蔡瑁以自己的实力,帮助刘表稳定局势,平定辖区内战乱的史实,可以得到证实。《三国志,·刘表传》;注引司马彪《战略》曰:
刘表之初为荆州也,江南宗贼盛:袁术屯鲁阳,尽有南阳之众。吴人苏代领长沙太守,贝羽为华容长,各阻兵作乱。表初到,单马入宜城,而延中庐人蒯良、蒯越,襄阳人蔡瑁与谋……江南遂悉平。
刘表依靠蔡瑁等势力平息了辖区内反乱,巩固了统治,蔡瑁也就成为刘表政权的重要支柱。《襄阳耆旧记》载: 瑁,刘表时为江夏、南郡、竟陵太守,镇南大将军军师。 荆州八郡,刘表时期先后让蔡瑁担任了三个郡的太守,而且这三个郡均在州治襄阳周围或附近,是刘表政权的根基所在。刘表与蔡瑁的关系,充分表现了汉末封建割据政权与地方豪强势力互为依托、互相利用、结成政治联盟的特点。为了巩固这种政治上的联盟,双方进一步结成姻亲。《襄阳耆旧记》载:
蔡讽姊适太尉张温,长女为黄承彦妻,小女为刘景升后妇,瑁之姊也。 蔡瑁的两个姐姐·,分别为沔南名士黄承彦妻和刘表“后妇”。而黄承彦则是诸葛亮的岳父。这样,诸葛亮便成为蔡氏姻亲。同时,诸葛亮与刘表之间,不仅因为叔父玄与其有故旧关系,而受到刘表的关照(例如将诸葛亮安置到刘表在襄阳城南举办的学业堂里学习等);而且还因为刘表是诸葛亮妻子的姨父,使关系更加亲密。诸葛亮又与刘表的儿子刘琦、刘琮是同辈人。他与刘表一家的往来应该是较多的,甚至在某一段时间交往是密切的。《三国志·诸葛亮传》载:琮,不悦于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果。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刘琦如果没有对诸葛亮的经常接触和深入了解,他不会达到“深器亮”的程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更说明向诸葛亮求自安之术的次数很多。这些都是诸葛亮与刘表家里往来密切的事实。不过这段记载又使我们产生了两个疑问:刘琦为什么要谋自安之术?诸葛亮为什么“辄(总是)拒(拒绝)塞(搪塞)”不给刘琦出谋划策呢?
《襄阳耆旧记》录曹丕《典论·奸谗》回答了这个疑问: 刘表长子曰琦,表始爱之,称其类己。
久之,为少子琮纳后妻之侄,至蔡氏有宠,其弟蔡瑁、表甥张允,并得幸于表。惮琦之长,欲图毁之;又睦于琮,琮有善,虽小必闻;有过,虽大必蔽。蔡氏称荚于内,允、瑁颂德于外,爱憎由之,而琦益疏……瑁、允阴伺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