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思想文化》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佛教的偶像:佛、菩萨 西方三圣: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观音菩萨 四大菩萨之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别号大悲菩萨 手持净瓶、杨柳枝 道场在浙江普陀山 佛教的两大精神法宝 A、万能的“救世主” B、轮回说:因果报应 1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 佛教的中国化 3 道教的兴盛 学习内容 老子(中国) 但老子不是道教的创始人 东汉末年 民间信仰、道家思想、神仙方术 炼服丹药,修身养性,可以长生不老, 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现实人生的传统特色 道成仙,追求现实幸福。 得 1、道教: 教主: 形成时间: 起源: 主要教义: 特点: 2、发展进程: (1)东汉末年形成,源于中国古代民间信 (2)东晋、南北朝,道教的理论和组织形 (3)唐宋时期,道教空前兴盛,三家合一, 仰、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 式日益完备; 修炼方式转而注重“内丹”。 葛洪继承和发扬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和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若德行不修,而耽误方术,皆不得长生,要求信徒严格遵守道教的戒律。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主张文章应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於教化。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系统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对其後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 左:镇宅符 右:赵帅求财符 第18课 思想文化 七年级下册 尹吉甫 1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 佛教的中国化 3 道教的兴盛 学习内容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司马光(1019——1086)是北宋时期的杰出史学家。他自幼聪明好学,很有胆识。成年后,学识渊博,对音乐、天文、侓厉、书数都很精通。1038年考取进士,直到以后升任至宰相 作者介绍 体例: 编年体痛史 2 《资治通鉴》 叙史范围: 战国至五代 3 地位: 都是史学名著 4 成书时期: 北宋 1 《史记》 《资治通鉴》 作者 诞生年代 体例 叙史范围 从战国至五代 一千三百多年 编年体通史 纪传体通史 西 汉 北 宋 司马光 司马迁 从上古至西汉 三千多年 《史纪》与《资治通鉴》比较 史学地位 关于作者【司马光和司马迁】 都从小爱好史学,但两人写书的政治境遇大不相同。司马迁是在忍受巨大身心痛苦之中发奋写就《史记》;司马光则是在皇帝大力支持下潜心编就《资治通鉴》。 都是史学名著 1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 佛教的中国化 3 道教的兴盛 学习内容 所谓“中国化” 既佛教传入中国后就开始自身改造, 传统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 以顺应中国 和思想方式。 1、佛教: 创始人: 释迦牟尼(天竺) 主要教义 : 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期盼来世幸福。 2、中国化进程: (1)两汉之际,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2)隋唐时期,形成多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 (3)宋代以后,三家合一, 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最为深远的是禅宗,发源地在河南登 封少室山。 1、 2、佛教教义给苦难的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安 慰 和寄托。 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什么能够迅速得到传播 1、佛教的中国化,顿悟说迎合了迎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3、佛教让人们忍受现世的苦难,有助于统治者维护现有的统治秩序。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名乔答摩·悉达多,佛教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即释迦族的圣人) 教派 传播路线—中国佛教三大体系 传播国家或地区 经典语言 大乘佛教 北传佛教 中国 朝鲜 日本 越南 汉语系佛教 小乘佛教 南传佛教 中国云南 柬埔寨缅甸 泰国 老挝 巴利语系佛教 密乘佛教 藏传佛教 中国 尼泊尔 不丹 锡金 俄罗斯 蒙古 藏语系佛教 The system, spread and distribution of Buddhism 佛教的体系、传播与分布 三论宗 江苏南京栖霞寺 天台宗 浙江天台国清寺 湖北当阳玉泉寺 华严宗 陕西长安县华严寺 法相宗 陕西西安慈恩寺 律 宗 江苏扬州大明寺 句容宝华山隆昌寺 净土宗 江西庐山东林寺 山西交城玄中寺 禅 宗 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 密 宗 陕西西安大兴教寺 青龙寺 汉传佛教八宗祖庭 汉传佛教的主要宗派 The basic teachings of Buddhism佛教的基本教义 四圣谛:苦、集、灭、道 1)苦谛:包括生老病死四苦、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以及五

文档评论(0)

33991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