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基础知识普及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相基础知识普及;金相技术;金相样品制备——取样;金相样品制备——取样;金相样品制备——浸蚀;金相组织识别——;A 硫化物类:具有高延展性,有较宽范围形态比的单个 灰色夹杂物,一般边部呈圆角。 B氧化铝类:大多没有变形,带角的,形态比(即:长度/宽度) 小(一般<3)黑色或蓝色颗粒,沿轧制方向排成一行。 C硅酸盐类:具有高延展性,有较宽范围形态比(一般 ≥3)的单个呈黑色或深灰色夹杂,一般端部成 锐角。 D球状氧化物:不变形,带角或圆形,形态比小(一般 <3),黑色或带蓝色,无规则分布。 DS单颗粒球状类:圆形或近似圆形,直径≥13μm。 ;金相组织识别——夹杂;金相组织识别——夹杂;金相组织识别——;金相组织识别——;金相组织识别——;金相组织识别——;金相组织识别——铁碳相图;金相组织识别——铁碳相图;金相组织识别——铁碳相图;金相组织识别——铁碳合金的基本相 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五个基体组织中,铁素体、奥氏体和渗碳体是铁碳合金的三个基本相,而珠光体和莱氏体则为基本相组成的机械混合物。;金相组织识别——铁碳合金的基本相;金相组织识别——铁碳合金的基本相;金相组织识别——珠光体;727℃;金相组织识别——贝氏体;金相组织识别——贝氏体;金相组织识别——贝氏体;金相组织识别——贝氏体;金相组织识别——马氏体;金相组织识别——马氏体;金相组织识别——马氏体;金相组织识别——马氏体;金相组织识别——典型钢铁组织;金相组织识别——典型钢铁组织;金相组织识别——典型钢铁组织; 退火或者正火时,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或者冷却过分缓慢会造成先共析相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亚共析钢中的先共析铁素体或过共析钢中的二次渗碳体析出后形成网状组织。此乃网状渗碳体的形成原因 .知道了形成原因就不难解决问题了。即热处理时温度不能升的太高,冷却速度不能过于缓慢。 在进行淬火时,亚共析钢中的网状组织会自行消除,而过共析钢中的网状组织则不能,必须进行一次正火处理,即把过共析钢的温度加热到Accm温度以上30-50度,网状组织也就是二次渗碳体会自动溶入奥氏体当中。 ;金相组织识别——典型钢铁组织;金相组织识别——典型钢铁组织;金相组织识别——典型钢铁组织;金相组织识别——典型钢铁组织;金相组织识别——典型钢铁组织;金相组织识别——典型钢铁组织;金相组织识别——典型钢铁组织;金相组织识别——典型钢铁组织; ;金相组织识别——表面处理;金相组织识别——表面处理;铸铁的金相检验;第二节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各级别名称中的数字表示碳化物数量体积分数;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磷共晶类型;磷共晶类型;磷共晶类型;磷共晶类型;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石墨球化分级; ⒊石墨大小 石墨大小也会影响球墨铸铁的力学性能,石墨球细小可减少由石墨引起的应力集中现象,细小的石墨往往球化率也高。因此,均匀、圆整、细小的石墨可以使球墨铸铁具有高的强度、塑性、韧性和疲劳强度。GB/T9441-1988标准将石墨大小分为从3~8级共六个级别。见表2。 ;;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铸铁的金相检验; ⒉石墨漂浮 石墨漂浮的金相特征是石墨大量聚集,往往出现开花状。常见于铸件的上表面或泥芯的下表面。形成原因是碳当量过高以及铁水在高温液态时停留时间过长。因此在壁厚较大的铸件上容易出现。石墨漂浮降低铸件的力学性能。 ; ⒊ 夹渣 球墨铸铁的夹渣是指呈聚集分布的硫化物和氧化物。显微镜下为黑色不规则形状的块状物或条带状物,常见于铸件的上表面或泥芯的下表面。夹渣可能是由于扒渣不尽而混入的一次渣,也可能是由于浇铸温度

文档评论(0)

159****17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