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讲解材料.docVIP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讲解材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中国古代文明演进专题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汉代儒学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太学等手段,逐步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用资料分析法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用阅读分析法理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仁政思想对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有积极作用;通过汉代教育体系的建立认识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重视教育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重视儒学的具体措施。 难点: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及要点】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于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司马迁《史记??平淮书》 (2)表现:与民休养生息 (3)措施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 ①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 ②社会潜伏着危机: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材料二: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司马迁《史记?平淮书》 材料三:道家放任无为的政策,对于大帝国组织的巩固是无益而有损的。这种政策经文帝一朝的实验,流弊已不可掩。无论如何,在外族窥边,豪强乱法,而国力既充,百废待举的局面之下,“清静无为”的教训自然失却号召力。 ???????????????????——吕思勉《中国史纲》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提出者:董仲舒 2.特点: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3.思想主张 (1)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加强君权需要 材料四:在董仲舒哲学体系中,“天”是最高的哲学概念,主要指神灵之天,是有意志、知觉,能主宰人世命运的人格神。董仲舒把道德属性赋予天,使其神秘化、伦理化。???????????????????????——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材料五: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也,故生。秋怒气也,故杀。夏,乐气也,故养。冬,哀气也,故藏。四者,天人共有之。????????????????????????——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义》 材料六:“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号为大夫者,宜厚其忠信,敦其礼义,使善大于匹夫之义,足以化也;士者,事也,民者、瞑也;士不及化,可使守事从上而已。”??——董仲舒《春秋繁露? 为人者天》 材料七: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及至后世,淫佚衰微,不能统理群生,诸侯背畔,残贼良民以争壤土,废德教而任刑罚。刑罚不中,则生邪气;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上下不和,则阴阳 缪盭而妖孽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八:董仲舒的理论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 董仲舒……的理论还有一层作用就是宣告,一个朝代不能企望无限期的统治下去。无论一个皇朝多好,它的统治仍然是有期限的。在大限来到时,它就必须让位给另一个朝代。新皇朝的创立者将另外承受天命。这是儒家为约束绝对君权而提出的一种限制。???????????????????

文档评论(0)

138****7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