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务礼仪案例集
案例1:
修养是第一课
有一批应届毕业生22个人,实习时被导师带到北京的国家某部委实验室里参观。全体学生坐在会议室里等待部长的到来,这时有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她忙活,其中一个还问了句:“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秘书回答说:“抱歉,刚刚用完了。”林晖看着有点别扭,心里嘀咕:“人家给你水还挑三拣四。”轮到他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秘书抬头看了他一眼,满含着惊奇,虽然这是很普通的客气话,却是她今天惟一听到的一句。
门开了,部长走进来和大家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回应。林晖左右看了看,犹犹豫豫地鼓了几下掌,同学们这才稀稀落落地跟着拍手,由于不齐,越发显得零乱起来。部长挥了挥手:“欢迎同学们到这里来参观。平时这些事一般都是由办公室负责接待,因为我和你们的导师是老同学,非常要好,所以这次我亲自来给大家讲一些有关情况。我看同学们好象都没有带笔记本,这样吧,王秘书,请你去拿一些我们部里印的纪念手册,送给同学们作纪念。”接下来,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大家都坐在那里,很随意地用一只手接过部长双手递过来的手册。部长脸色越来越难看,来到林晖面前时,已经快要没有耐心了。就在这时,林晖礼貌地站起来,身体微倾,双手握住手册,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部长闻听此言,不觉眼前一亮,伸手拍了拍林晖的肩膀:“你叫什么名字?”林晖照实作答,部长微笑点头,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早已汗颜的导师看到此景,才微微松了一口气。
两个月后,毕业分配表上,林晖的去向栏里赫然写着国家某部委实验室。有几位颇感不满的同学找到导师:“林晖的学习成绩最多算是中等,凭什么选他而没选我们?”导师看了看这几张尚属稚嫩的脸,笑道:“是人家点名来要的。其实你们的机会是完全一样的,你们的成绩甚至比林晖还要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讨论题:
(1)为什么说“修养是第一课”?
(2)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修养?
(3)礼仪在个人修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案例2:
“小姐”称呼的中国特色
《现代汉语词典》中,“小姐”解释为:旧时对未婚女子的称呼;母家的人对已出嫁的人也称为小姐。“小姐”这一称谓在我国可谓冷热几十年,宠辱一口间,颇体现出了中国特色。
五十多年前,一个女性如能被人称为小姐,那么她不是大家闺秀也是文化丽人。小姐这两个字,一般人是配不上的。要不然怎么会有“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一说呢?
二十多年前,“小姐”一词臭了,你叫人一声小姐,不但被叫者不高兴,叫人者也要倒霉。那时男女老少流行统称同志,小姐是被批判的“封资修”的东西。
十几年前,面对年轻的女子,你再称一声“小姐”,对方不仅沾沾自喜,还会感到受宠若惊,“小姐”一词被《国家公务员条例》列为国家公务员的指定礼貌用语。
然而在今天,“小姐”一词又贬值了。北京一男士携妻购物,女店员笑容可掬:“先生,您给小姐买点什么?”这位妻子当即相斥:“你才是小姐呢。”小姐沾了“三陪”的光,成了“黄”称。而在国外,“小姐”这个称呼不知叫了多少年没有什么变化,就是对未婚女子的称呼,而且你如果对年龄偏大的女士叫一声小姐,对方不但不会责怪你,还会心里暗暗高兴呢!因为这样有夸它年轻之意,她往往愿意接受。
讨论题
(1)“小姐”称呼的中国特色说明了什么?
(2)“小姐”称呼究竟应该怎样使用?
案例3:
清朝官员出洋相
有个笑话,说的是在大清年间,李鸿章大人请外国人吃饭。中午吃的是饺子。老外没用过筷子,不知道这两根小棍子怎么就能把饺子给夹起来。李鸿章心想,“这可怎么办呀?这外国人要是不高兴了,老佛爷一定会怪我办事不力的!唉!算了,丢下我的老脸,用手抓吧!”老外一看,哦,原来用手也可以吃的。于是一个个赶忙用手抓了起来!到了下午,改吃面条了!老外这回学得精了,都不急着吃,先看看李鸿章怎么办!李鸿章大人一看见老外现在的样子就想起了中午吃饺子时的情景,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一笑不好了,面条从鼻子里喷出了半根……。老外全部惊呆了,这怎么学呀?这长长的东西是怎么从嘴里吃进去再从鼻子里出来半根的呀?
无独有偶。相传清朝时期有位官员出访外国。某日,该官员应该国首相之邀前往赴宴,餐桌上双方的交谈甚为融洽。中国官员学着外国人的样子使用刀叉,虽然既费劲又辛苦,但他觉自己挺得体的,总算没丢脸。临近晚宴尾声时,习惯喝汤的中国官员盛了几勺精致小盆里的“汤”放到自己碗里,然后喝下。当时该国首相还不了解中国虚实,为不使中国官员出丑,他也盛了精致小盆里的“汤”一饮而尽,见此情形,其他文武百官只得忍笑奉陪。
思考题:
请谈谈你对这两个笑话的感想。
案例4:
小处不可随便
传说有人把于右任先生写的“不可随处小便”重新组合装裱,于是就有了“小处不可随便”的典故。其实,“小处不可随便”是中 国人自古以来的一条处世原则。古语道:“战战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