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最新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版)人教版.doc

最新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新版)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 2.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由此可知,该朝臣:(? ) A.反对中央集权 B.主张建立内阁 C.主张坚强相权 D.反对三省六部 3.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4.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5.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据此合理的史论推断的是:(? )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C.中国古代有把宰相制度看成是“贤人政治”体现的传统政治观念   D.宰相制度的废除是明朝中后期政治黑暗的根源 6.明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和地方的对立 7.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是,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是,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   ①开设工厂? ②协定关税?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 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110年前,主张变法维新的知识分子谭嗣同奋笔疾书《有感》一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昊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作者所哀伤的是:(? )   A.揭竿斩木的反抗风潮??? B.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 C.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D.泛滥成灾的鸦片贸易? 9.《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 近代中国曾出现许多期刊,其中部分存在时间较短,影响也不大,但期刊的名字却反映出时代气息,例如:曙光、新社会、新中国、进步青年、新生、新气象、救国、自由、新妇女等,这些刊物名称表达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主旋律是:(? )   A.爱国主义?????? ?B.民主科学 C.追求真理??? ? ?D.平等进步 11. 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主要思潮的原因是:(? )   A.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加剧??? ?B.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   C.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D.新文化运动促使学校教育发展 12.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B.辛亥革命推翻朝廷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13.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文档评论(0)

gl5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