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近代物理化学作业
题 目
常见均相催化体系及其应用
学 院
化学与化工学院
专 业
物理化学
姓 名
王裕平
学 号
2015021477
目录
题目 3
摘要 3
关键词 3
引言. 3
1.常见的均相催化体系. 3
1.1 Ru金属盐 4
1.1 Pd金属盐 4
1.3 Cu、Co金属盐 4
1.4 金属茂催化剂 4
1.5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5
2.固载化均相催 5
参考文献 6
常见均相催化体系及其应用
摘要:简单介绍了均相催化的基本概念及其相关的优缺点。与此同时,重点综述了一些典型的均相催化剂。最后,针对均相催化反应的缺点之一,阐明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固载化均相催化。
关键词:均相催化、均相催化剂、固载化均相催化
引言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对均相催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均相催化的一大特点是:反应物与催化剂处于同一相当中。因此,均相催化体系不存在固体催化剂的表面不均一性和内扩散等问题。所以,一般均相催化可达到较高的选择性。而且反应动力学和机理的研究比较容易深入,易于表征;并且由于均相配合物可溶于反应介质,分子扩散于溶液中,不受相间扩散的影响。因而它的活性往往比多相催化剂高的多。另外,均相催化剂还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温度、压力均较低),副反应少,易于控制等优点。据估计,在工业催化中所占的比例,均相催化已占到大约15% 的份额[2]。而在石油化工中, 已有二十多个生产过程采用均相配合催化反应在进行生产[3]。均属相催化剂包括液体酸、碱催化剂,可溶性过渡金化合(盐类和络合物)等。
虽然,均相催化剂有以上诸多优点,但是有利就有弊。因此,均相催化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有待克服:第一,催化剂一般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如过渡金属与一些烯烃、炔烃以及羰基化合物等形成的配合物。这些物质对空气比较敏感而且合成困难;第二,均相催化剂所用的中心金属原子,多采用一些贵金属,价格昂贵,因此造价较高,并且国内资源缺乏;第四,均相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往往较差,因此这就直接限制了其反应温度的提高,以致反应转化率低,反应速率也得不到更大的提高,催化剂损耗也大;第四,由于均相催化反应中,反应物与催化剂处于同一相当中,因此,为后续的分离、回收及再生等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本文综述了一些常见的均相催化体系,以及相关均相催化反应缺点的解决方法。
1.常见的均相催化体系
1.1 Ru金属盐
Ishii等 研究发现.氧分子可以直接氧化氢酮至苯酮,不需要加其他催化剂,发展了RuC1 (PPh,),
/hydroquinone/O2体系,该体系以三氟甲苯为溶剂,辅以少量的K CO,,能定量氧化脂肪伯醇、苄醇及烯丙醇类至相应的醛。Sheldon等 s 接连报道了有关RuC1 (PPh,) 催化醇类需氧氧化的最新成果,采用1%(与底物的物质量之比,后同)RuC1 (PPh,),和3%的2,2,6,6,一tetra methy1piperidine一1一oxyl(TEMPO)组成共催化剂,以氯苯为溶剂,能有效地氧化各种脂肪族伯、仲醇、苄醇和烯丙醇至醛酮化合物,选择性都大于99%。Ley等 成功地把TPAP用于催化醇类的需氧氧化,反应条件非常温和。另外,Bi1grien等 也曾报道过一种三核钌化物Ru30(02CR)g(R=CH3或C2H5;L=H20或PPH3,n=0,+1)它能催化低级脂肪醇类的需氧氧化,例如乙醇、丙醇、异丙醇等等.且其催化选择性为100%,活性为在相同条件下RuC1,(PPh ) 的1O倍。
1.2 Pd金属盐
Peterson等 报道了Pd(OAc)2与NaHCO3组合,以二甲亚砜(DMSO)作溶剂可以有效地催
化苄醇及烯丙醇类的需氧氧化。用吡啶/甲苯代替NaHCO /DMSO,还可以催化氧化脂肪族伯、
仲醇及二醇 .但需要加入少量3A分子筛。另外.Kaneda等ll0·“ 还报道了钯金属簇化合物,
Pd4Phen2(CO)(OAc)4及Pd561Phen60(OAc)l8o。它们可以选择性催化氧化烯丙基伯醇至 , 一不饱和醛。
1.3 Cu、Co金属盐
Osborn等[12 报道了CuC1与TPAP组合,以2一氨基吡啶作为碱,可以催化氧化苄醇和烯丙醇类。
他们随后报道了CuC1与OsO 组合 l3],以吡啶作为碱的催化体系,该体系与CuCI/TPAP/O 体系一样,只对活性伯醇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反应活性,对仲醇的反应不~I]ThAP/O,体系,但三个体系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反应后有胶态物质生成。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际会计第七版课后答案(第三章).doc VIP
- ABAQUS六面体网格划分的分块技巧(从SolidWorks导入多实体分块).pdf VIP
- 2024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docx VIP
- 输电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全套(变电土建、变电电气、线路、电缆).docx VIP
- Unit1-Unit3单词默写表(中翻英)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df VIP
- SYT6064-2017 油气管道线路标识设置技术规范.pdf VIP
-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全套PPT课件.pptx
- 麻醉手术期间病人的容量治疗与血液保护.ppt VIP
-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docx
- 淞沪会战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