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素周期性 (4)同一长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的变化情况比较复杂,但总的看来,其中过渡金属(d区和ds区)的第一电离能差别较小,而过渡后(p区元素)电离能差别较大。 前者主要是由于过渡金属半径差别不大,后一元素多一个d电子和前一元素少一个d电子对最外层的s电子的轨道能的影响不很大。后者主要是由于离去电子为p电子,p电子构型变化时能量差别较大。 元素周期性 (5)第六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变化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Cs→Ba→La电离能增大,这跟前几个周期没有差别。 第二阶段从La→Lu,是镧系元素随核电荷递增电子填充在倒数第三层的4f能级,原子半径减小得很慢,最外层电子的轨道能变化很小,因此它们的第一电离能尽管也随原子序数增大逐渐增大,但幅度相对于d区元素来说彼此差别很小。 第三阶段是d区,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的增大比前两个周期显著得多,这是主要是由于镧系收缩引起原子半径相对收缩而有效核电荷增大。其中汞的第一电离能明显地高,很好地解释了汞的不活泼性。 第四阶段(p区)第一电离能的的变化幅度也因此而相对变小。 元素周期性——电子亲和能 三、电子亲和能 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变为气态一价负离子放出的能量叫做电子亲和能。 负离子再得到一个电子的能量变化叫做第二电子亲和能。电子亲和能常以E为符号,单位为kJ/mol(或eV——电子伏特)。 例如,F的电子亲和能为322kJ/mol,即3.399eV,H的电子亲和能为72.9kJ/mol,即0.754eV;O的电子亲和能为141kJ/mol,而O的第二电子亲和能为–780 kJ/mol。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的数符(正负号)的取值规则是不同的(跟热力学的规定正相反),取正值的电子亲和能是体系放出能量,而取正值的电离能却是体系吸收能量,这是在应用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元素周期性 表 主族元素的电子亲和能/kJ·mol–1 H 72.9 Li Be B C N O F Ne 59.8 – 23 122 – 0.07 141 322 – Na Mg Al Si P S Cl Ar 52.9 – 44 120 74 200 349 – K Ca Ga Ge As Se Br Kr 48.4 – 36 116 77 195 325 – Rb Sr In Sn Sb Te I Xe 46.9 – 34 121 101 190 295 – Cs Ba Tl Pb Bi Po At Rn 45.5 – 50 100 100 – – – 元素周期性 从上表可见,随核电荷递增或同族元素从上到下,电子亲和能的变化情况并不单调,比较复杂。 例如,从左到右,B→C→N→O和Al→Si→P→S,电子亲和能的变化都呈波浪形发展,从上到下地看,第二周期元素的电子亲和能竟出乎意料地小。氯的电子亲和能反而是诸元素中电子亲和能最大的。氮的电子亲和能是负值也很难理解,难道氮原子没有获得电子变成负离子的能力?碱金属的电子亲和能比许多非金属的电子亲和能大。 电子亲和能的大小并不能直接反映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大小。 元素周期性——电负性 四、电负性 1932年,泡林提出电负性的概念,用来确定化合物中的原子对电子吸引能力的相对大小(c)。 例如,在HF分子中有一对共用电子对H:F事实表明,HF分子是极性分子,氢原子带正电(d+),氟原子带负电(d–),表明氟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氢原子,即氟的电负性比氢的电负性大。 一个物理概念,确立概念和建立标度常常是两回事。同一个物理量,标度不同,数值不同。电负性可以通过多种实验的和理论的方法来建立标度。 最经典的电负性标度是泡林标度。假定氟的电负性为4.0,作为确定其他元素电负性的相对标准。 元素周期性 电负性的周期性 H 2.1 Li Be B C N O F 1.0 1.5 2.0 2.5 3.0 3.5 4.0 Na Mg Al Si P S Cl 0.9 1.2 1.5 1.8 2.1 2.5 3.0 K Ca Sc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Ga Ge As Se Br 0.8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