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晓月 教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8 教 案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次 时数 2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卢沟晓月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感知作者透过卢沟晓月文化符号(意境)的梳理表达出的强烈的民族自尊。 二、通过阅读体验,尝试对历史和现实加以联想和想象。 三、理解作者用对比传达心声的说法。 四、揣摩文章古典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立意和炽烈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透过卢沟晓月文化符号(意境)的梳理表达出的强烈的民族自尊;联想和想象的阅读体验。 难点:理解作者于古典平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立意和炽烈情感。 教学方法及教具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图片(可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 板书设计 卢沟晓月 行文思路:1、为卢沟桥营造苍凉凄清的古典审美氛围。 2、记述描写卢沟桥的风物胜境、历史沿革及卢沟晓月的妙境。 3、呼唤卢沟桥“明光大来洪涛冲荡”的清晓。 艺术表现手法:1. 透过卢沟晓月这一意境表达出深刻立意和炽烈情感。 2.通篇运用联想和想象。 3.对比鲜明、强烈。 4.语言平实而又古朴。 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题一。思考题二、思考题三可在课堂讨论时完成。 后记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 重点环节提示 一、导入新课 提起燕赵大地,我们会想到什么?是慷慨悲歌的壮士荆轲,还是金碧辉煌的皇家故宫?是巧手鲁班的赵州桥,还是巍峨蜿蜒的秦长城?七十年前,当日寇的铁蹄践踏在卢沟桥上,作家王统照想到的是凄美清幽的“卢沟晓月”,看到的是“血痕染过的石狮”,听到的是桑干河水的“日夜呜咽”,心中呼喊的是“洪涛冲荡”的早日到来…… 二、作者简介 王统照(1897—1957) 中国作家、诗人。字剑三,笔名息庐、容庐。山东诸城人。1924年毕业于 中国大学英文系。1918年办《曙光》。1921年与 郑振铎、 沈雁冰等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长期从事写作和教育、编辑工作,曾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 文学》月刊主编,开明书店编辑,暨南大学、山东大学教授。五四时期的作品主要表现“美”与“爱”的理想同丑恶现实的矛盾,现实的严峻与惨烈,使他不得不表现美好愿望最终遭到破灭的主题。其后的创作则比较着重揭露旧社会的罪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省文教厅副厅长、文化局长、文联主席等职。著有诗集《童心》、《这时代》、《横吹集》,小说集《春雨之夜》和中长篇小说《一叶》、《黄昏》、《山雨》。 三、相关资料 1.卢沟晓月 卢沟桥始建于金章宗年间。古时,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桥身两侧石雕护栏各有望柱140根,柱头上均雕有卧伏的大小石狮共501个(卢沟桥文物保护部门提供数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据说,在桥的东西两端各有一碑,东边的是清代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是“燕京八景”之一。西边的是清康熙帝于1698年为记述重修卢沟桥而竖的御制碑。 可提问学生。 教 案 内 容 教学过程 重点环节提示 2.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卢沟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史称“卢沟桥事变”,亦称“七七事变”。 中国抗日军队在卢沟桥打响了 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七七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就通电全国,呼吁:“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并且提出了“不让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寸土!”“为保卫国土流最后一滴血!”的响亮口号。红军将领又致电蒋介石表态:“红军将士,咸愿在委员长领导之下,为国效命,与敌周旋,以达保土卫国之目的。”蒋介石提出了“不屈服,不扩大”和“不求战,必抗战”的方针。蒋介石曾致电宋哲元、秦德纯(第29军副军长兼北平市市长)等人“宛平城应固守勿退”,“卢沟桥、长辛店万不可失守”。 半个多世纪后的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卢沟桥畔宛平城内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纪念馆正前方是面积达8600平方米的抗战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 王统照先生此文作于1938年,并于文尾特意注明“上文为《少年读物》作”,意在以深邃的义理思考,宏阔的历史视野引导读者(中华少年)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作者坚信,必会等到“明光大来与洪涛冲荡的一日,――那一日的清晓”的到来。 四、文本解读 (一)朗读课文 朗读形式可多样化。如教师朗读;播放事先录好(或播音员)的朗诵;学生朗读;师生交替朗读(可按“行文思路”中的结构层次划分分配各自朗读段落)等。 提问:国歌歌词。 提问:《少年中国说》名句。 朗读形式可多

文档评论(0)

151****0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