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律·长征; 毛泽东(1893-1976),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也是杰出的诗人和书法家。;我读《长征》;整体感知⑴; 这句诗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灵魂。“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写了“难”的内涵。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对红军藐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艰难困苦的处境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着首联展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本联中的“暖”“寒”二字是诗人精心设计的两种感情色彩。“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含不尽之意于其中,显无穷之趣于其外。;思考 : 课后第二题第三问;看 图 配 诗;?; 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既渲染了长征途中极端的艰难险阻,也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大无畏的壮志豪情。;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于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有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恍然大悟,认定红军的目的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1935年5月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180里,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一条船。原来这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然后,他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来了,没有在意。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五条船,从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是红军已经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 岷山山脉的最高峰在5000公尺以上,终年积雪,当地居民称之为大雪山。山上空气稀薄,少人经过。“千里雪”概括了过雪山的艰苦。说“更喜”,一则因为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境遇,开始了新局面;二则也有居险无所惧、“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3、按要求填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诗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文拓展;问题2、下阕写红军豪迈地越过娄山关天险的情景。试体会“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 歌 · 艺 术;话说“新长征”;长征是什么?
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闻的故事”。
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
在毛泽东的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课后探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