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主体性.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谢谢! * 翻译的主体性 小组成员: 杨荣 姜玉琴 李启梵 王诗艳 教授:赵军峰 2013年6月 * 目录 什么是译者的主体性? 谁是翻译的主体? 结论与思考 * 什么是译者的主体性? 翻译的主体性---谈翻译主体意识与翻译规范意识 (曲文燕,2006) 翻译、翻译主体性与翻译伦理 (刘世芝,2010) 翻译规范与主体意识(孙艺风,2003) 译者主体性 : 阐释学的阐释(屠国元,朱献珑,2003) 什么是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的主体性就是译者在受到边缘主体或外部环境及自身视域的影响制约下,为满足译入语文化需要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它具有自主性、能动性、目的性、创造性等特点,体现出一种艺术人格自觉和文化、审美创造力。 ——翻译的主体性---谈翻译主体意识与翻译规范意识 (曲文燕,2006) * 什么是译者的主体性? 译者首先是读者,而且是最积极主动、最富有创造意识和钻研精神的读者。 ——翻译、翻译主体性与翻译伦理 (刘世芝,2010) * 译者的主体性-创造性 为女民兵题照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 Militia?Woman? Inscription?on?a?Photo? February?1961? So?bright?and?brave,?with?rifles?five?feet?long,? At?early?dawn?they?shine?on?drilling?place.? Most?Chinese?daughters?have?desire?so?strong? To?face?the?powder?and?not?to?powder?the?face.?(许渊冲译) * 译者主体性-政治性 2005年3月14日,同样在温家宝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上,一位CNN的记者针对刚出台的《反分裂法》提了一个咄咄逼人的问题“In this legislation you stated that you would call Chinese right to use non-peaceful means against Taiwan”,并请总理解释究竟是采取什么非和平手段。而译员在翻译的时候做了一个微妙的转换,“中国有权使用非和平的手段对付台湾”,把you转换为中国,使原文的主语变成了中国,既减弱了原文的针对语气,也把矛头从总理个人转为一个客观的事实。 * 谁是翻译的主体? 对“谁是翻译的主体”这一问题,大致有四种答案: 一是认为译者是翻译主体; 二是认为原作者与译者是翻译主体; 三是认为译者与读者是翻译主体; 四是认为原作者、译者与读者均为翻译主体。 (许钧. 2003 ) 这四个答案的出现受四十年来不断发展的哲学、文艺思潮与文学理论对翻译理论的影响。 以原作者为中心,文本决定一切,把语言学当作是纯粹的表达工具,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作者是主人,译者自然只能当一个仆人,只能做一个隐形人,他的主体地位是不被承认和鼓励的。而当”作者死了“,文本呈开放系统,意义被延异,被播散,一切都赖与读者的参与时,译者得到了解放。(许钧,2003) 法国翻译家贝尔曼提出译者无疑是翻译的主体 译者的翻译动机、翻译目的,所采取的翻译立场,所制定的翻译方案,以及所使用的翻译方法使译者成为翻译活动中最积极的因素,他的态度,方法和立场一旦选择,一旦确立,译者也就为自己定了位置,译出的“每一个字都成为了一种誓言。 贝尔曼(1995:75) 。 袁莉也持这一观点,她对翻译主体性问题的关注,是基于她对翻译活动本质的认识。她说:”事实上,当我们不再把翻译的理解停留在字词的层面。不再试图去寻找与原文本对等的影子,而是把翻译文本看作经过变形和改造,融入译者的主观审美意向和历史存在的一种自足的艺术创造产物时,立刻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面临关于翻译主体性及其能动空间的提问。 (袁莉,2002:402) 译者为翻译主体,这似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其实人们的看法远未达成一致。 杨武能先生认为,全面而如实地反映文学翻译的特性图形是: 作家—原著—翻译家—译本—读者 文学翻译的主体同样是人,也即作家,翻译家和读者;原著和译本,都不过时他们之间进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工具或载体,都是他们创造的客观。而在这整个的创造性的活动中,翻译家无疑处在中心的枢纽地位,发挥着积极作用。 (杨武能1998.227-228) 在杨先生看来文学翻译的主体并不限

文档评论(0)

186****64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