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外加剂基础知识简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 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是指采用丙酮、亚硫酸盐、甲醛等合成的高效减水剂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 优点: 原材料便宜,工艺简单(合成温度80-100℃),合成成本相对较低 对混凝土塑化增强方面的效果与萘系、密胺系高效减水剂相当 引气量较低 硫酸钠含量低 脂肪族高效减水剂 缺点: 由于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呈明显的红褐色,掺入混凝土拌合物中易渗色,常受到用户的质疑。试验表明,这种渗色现象并不影响混凝土内在质量和表面性能 凝结时间偏长 和易性偏差 密胺系高效减水剂 优点: 低引气 无缓凝作用 减水率相当于萘系高效减水剂 对混凝土增强效果较好 密胺系高效减水剂 缺点: 掺加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同样较快 生产成本较高 性能上并没有表现出明显超越萘系高效减水剂之处,所以结构混凝土工程中极少使用 只是由于其无色和低引气的特征,目前在干混砂浆及彩色路面砖等的生产中得到应用 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 优点: 在掺量较低(0.2%-0.3%)时即具有一定的塑化效果,具有较高的减水率(23%-28%) 在侧基种类合适的情况下,可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损失 合成工艺较简单,合成温度低(80-110℃) 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 缺点: 生产成本相对较高,使得其虽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中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应用普及程度远不如萘系高效减水剂 氨基磺酸盐系减水剂掺量较高时易引起过度泌水和缓凝 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 通常情况下,将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与萘系高效减水剂等进行复合,不仅可以改善萘系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而且能增强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性 混凝土外加剂 基础知识简介 浙江科之杰-百和厂 技术室 姚晓阳 一、 外 加 剂 2 1 3 4 5 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史 目前市场状况 主要类型和特点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基本术语 我司主要产品类型 一、外加剂 1、外加剂的定义、基本术语 1.1 混凝土外加剂定义 混凝土外加剂是在拌制混凝土过程 中掺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物质。 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1.2 混凝土外加剂基本术语 GB 8075-2005《混凝土外加剂定义、命 名、分类与术语》 2、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史 广义外加剂 在公元前,使用天然胶凝材料石灰中掺加猪油 罗马时代,将牛油、牛血、牛奶、尿混入火山灰中 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史 秦代修建万里长城时掺用糯米汁等 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史 狭义外加剂 20世纪30年代初,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开始使用防冻剂、引气剂、塑化剂和防水剂,包括氯化钙、氯化钠、松香酸钠、木质素磺酸盐和硬脂酸皂等。 第一代外加剂,普通减水剂 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日本合成出萘磺酸甲醛高缩合物 德国合成三聚氰胺磺酸盐甲醛缩聚物 多环芳烃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高效减水剂,超塑化剂 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史 高效减水剂的问世,是继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之后,在混凝土改性上的第三次突破 1971-1973年,德国使用超塑化剂研制成功流态混凝土,改善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施工工艺,促进了商品混凝土的发展 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史 20世纪90年代,提出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高强度、高工作性、高耐久性) 混凝土外加剂从单一外加剂完全转变为复合式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史 1985年,由日本的触媒公司研发了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并在日本得到迅速推广。90年代中期已正式工业化生产,使用量大大超过了萘系减水剂,市场占有率已超过70% 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的开发,大大提高了混凝土施工性能和结构的耐久性 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史 金角大桥 杏林大桥 翔安海底隧道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史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研究起步较晚 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松香热聚物和松香皂类的引气剂、纸浆废液(木质素磺酸钙)塑化剂、防冻剂(以氯盐为主)等 20世纪70年代,研制成功萘系、三聚氰胺系、多环芳烃系高效减水剂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史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外加剂迅速发展,外加剂的应用占混凝土总量约10%,沿海开放城市的使用率在70%以上 目前,外加剂用量占混凝土总量50%左右 萘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密胺系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系高效减水剂、脂肪族系高效减水剂等减水剂在中国市场已经发展的较为成熟 我国在2000年逐渐对聚羧酸认识和开始试验研究,处于仿制和跟踪研究阶段 2005年铁道部《客运专线砼外加剂暂行条例》出台,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必须使用聚羧酸的规定,加速了聚羧酸在我国的应用步伐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史 3、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和特点 混凝土外加剂的种类 按化学成分: 无机化合物,多为电解质盐 有机化合物,多为表面活性剂 有机无机复合物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