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结:俄国(苏联)发展线索(重点) 1917年十月革命 1922年 沙俄 苏俄 苏联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917 1921 1927 1953 1964 1985 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 独联体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体制 社会主义改革 列宁 斯大林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探究活动: 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与改革的道路? 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 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 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 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 十月革命 确立政权 社会主义(经济) 制度确立阶段 社会主义经 济改革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艰难的复杂的曲折的。必须不断的探索改革实践。 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ХрущевНикитаСергеевич, 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 ,原苏联领导人。从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8年--1964年)。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 改 革 势 在 必 行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弊端: 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 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十七课 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要求: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苏联经过多次自身改革,不仅没有变得更加强大,反而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走向解体,这是为什么? 1953.9-1964.10 1964.10-1982.11 1985.3-1991.12.25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赫鲁晓夫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改革的? 1.原因: ①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斯大林的逝世。 ③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打破了人们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 2.内容 (1)农业(重点): ①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教授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②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 ③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④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 (2)工业: ①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 ②给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利; ③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今天60岁以上的人对他印象很深,他对斯大林时期的许多阴暗面持否定态度,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这件事是难能可贵的。人们不得不承认,在赫鲁晓夫当政时,“日子确实比斯大林时代轻松”。 1954年6月27日,苏联科学家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邮票)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已经制成由苏联发射成功 。 赫鲁晓夫同肯尼迪握手会面,希望和平共处。他让苏联走向世界。 第一个征服太空的人 以赫鲁晓夫为首的 苏联领导人接见永载史 册的“征服宇宙空间英 雄”尤里 · 加加林。 东方1号 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给赫鲁晓夫的信 “……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大家目前还只是为未来而活着,而却不是为了自己。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决不能拖延了。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许多城市的商店里主要是蟹肉罐头和青豌豆,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而主要一点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我们,俄罗斯,从新西兰搞肉!一无所有……而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6期 根据这些资料概括: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如何? 赫鲁晓夫的墓碑用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代表了赫氏毁誉参半的一生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3、评价(结果): (1)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 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业、工业)。 ( 2 ) 但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的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最终失败。 4、失败的原因(存在的问题): (1)赫鲁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