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孝文帝改革.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影响如何? 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儒家经典,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这为他后来推行汉化政策奠定了基础,从而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的进程。 整体阅读教材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哪两个阶段? 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冯太后主持了前期改革;孝文帝进行了后期的改革。 阅读教材第36-37页内容思考:面对北魏社会存在的问题,冯太后主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问题的?各有何内容?有何成效? 无地或少地 的农民 鲜卑贵族 地主 你认为什么情况下,均田制的实施可能遭遇危机? 思考:政府分配的土地是不是全部归农民所有?能否进行买卖?你认为均田制能够得到哪些人的拥护? 均田制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 一、男子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桑田二十亩;妇人受露田二十亩,分露田时会加倍或加两倍授给,以备休耕;身死或年满七十岁,须还露田于官,桑田则为世业田,不须还官;按照规定,桑田内要种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至于不宜蚕桑的地区,则改受麻田,当中男子十亩,妇人五亩。 二、露田、桑田均不得买卖,但“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 三、奴婢受田数量和办法与农民相同。他们可得壮牛一头,田三十亩,但不再给桑田。 四、地方官吏各随在职地区给予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新旧任相交接,不许出卖。 后代谓此“公田”为“职分田”或“职公田”。 性质:封建土地国有制 恢复经济: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巩固政权: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统治。 民族融合:推动了内迁各族由游牧转向农耕,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到来。 历史影响: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 推行均田制的影响 均田制的局限性 1)虽然能抑制土地兼并,但没有触动地主土地私有制,土地占有不均状况仍然存在。 2)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地矛盾无法避免。 3)一旦政府手中没有土地,就难以维持。 4)政府强制农民开荒纳税,剥削、掠夺农民的劳动力。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土地制度的之不同 1.背景: 商〞是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显著提 高,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孝〞是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百姓流亡,存在大量 荒地,同时内迁的少数民族也逐渐学会汉族的农耕生活。 2.内容: 商〞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 孝〞推行均田制,规定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 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3.实质: 商〞实质是推行土地私有制。 孝〞实质是推行土地国有制。 知识链接 三长制以五家为一邻,设邻长;五邻为一里,设里长;五里为一党,设党长。邻长、里长、党长合称三长。三长(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直属于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 改革前 宗主 北魏政权 农民 改革后 州郡 北魏政权 农民 三 长 (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的租调制,是一条锁链上的三个环节。通过均田制将劳动人手编制于土地上从事生产;通过租调制来剥削农民的剩余产品;通过三长制来检察户口,催督租调。 新的租调制是与均田制相适应的赋役制度,因为受田是以一夫一妇来受田,故交税即以一夫一妇为单位计算,而不是以过去的户为单位计算。一夫一妇只交调帛一匹,租粟二石,比均田前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粟二十石,要少得多。 北 魏 租 调 制 思考:均田制、三长制和新的租调制之间的关系 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和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拔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孝文帝要迁都洛阳?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最终达到目的?迁都的意义是什么? 迁 都 洛 阳 使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巩固对中原的统治,促进民族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目的:①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②为了接受

文档评论(0)

339910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