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润秋:边坡变形破坏机理及其识别-贵州讲课;前言
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
大型滑坡机理及其早期识别
结束语
;;;前言
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
大型滑坡机理及其早期识别
结束语
; ⑴ 拉裂 为拉断破坏,包括以拉应力为主造成的拉裂和以压应力为主造成的压致拉裂。其力学特征表现为弹性介质模型;
⑵ 蠕滑 为剪切变形为主,包括沿坡体或某潜在剪切面的剪切蠕变、沿原有结构面的滑移和介于两者之间的蠕变-滑移,即蠕滑。
⑶ 弯曲 系指弯曲变形,按受力方式可分为横弯曲??纵弯曲;按支持约束方式,可分为简支梁、外伸梁和悬臂梁弯曲等。其流变特征一般属粘弹-粘塑性介质模型;
⑷ 塑流 系指岩土体中软弱层(带)的压缩和向临空或减压方向的塑性流动,包括岩土体中原有软弱层的塑性流动,也包括岩土体变形破坏发展中的压碎带或塑性破坏带的塑性流动,其流变特征属粘弹-塑性介质。;蠕滑(CREEP):;; ;在常规重力作用下,岩土体的蠕变行为:;拉裂(CRACKING):;;;;;;;I-1;;(3)由地下采空区诱导的张裂;主要特点
(1)采空区没有塌陷,坡体地形陡峻;
(2)出现在坡顶,靠近坡肩坎部位(坡顶之前缘);
(3)厚层状硬质岩地层;
(4)裂面通常很新;
(5)易于产生崩塌、滑塌等
破坏。;;边坡变形破坏动力过程的三阶段:;;;边坡岩性:为MⅤ-1黑云花岗片麻岩,挤压带面较为发育。;左岸4#山梁下游侧(1600栈道下方)脆性折断倾倒(朝河谷方向); 因此,这类倾倒可能变形范围较小,由于不含软层,因此,通常表现为“折而立断”,形成明显的根部折断面。由于折断面形态较为复杂,因此,一般不会产生沿面的滑动,而多表现为下部开挖失去“支撑”后的逐级后退式破坏。对开挖边坡来说,这类变形应该有效控制,以防出现折断失稳。;倾倒变形发育的基本条件和特征; 稳定性评价方法;模式2:延性弯曲型;; 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地质力学模式:
蠕滑(滑移)一拉裂;
滑移—压致拉裂;
弯曲一拉裂;
塑流一拉裂;
滑移一弯曲。
这些斜坡变形地质力学模式,揭示了斜坡发展内在的力学机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斜坡岩体最终破坏的可能方式与特征。 ;;类型;前言
斜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
大型滑坡机理及其早期识别
结束语
;锁固段型滑坡
内部锁固段型滑坡(三段式滑坡)
中部锁固段型滑坡(关岭型滑坡)
前缘锁固段型滑坡(武隆型滑坡)
深层倾倒型滑坡
滑移-弯曲型滑坡
阶梯状蠕滑-拉裂滑坡
陡裂控坡型滑坡
支撑拱型滑坡(堆积层滑坡)
;;;洒勒山滑坡:
1983年3约11日发生在甘肃东乡,总体积3100万 m3。导致237人死亡。;;1975; 1980年6月3日晨5点35分,位于湖北远安县的盐池河磷矿震旦系白云岩山体发生崩塌。历时16秒,顷刻形成130万m3左右的崩塌体,堵塞下方河道,掩埋山下矿务局机关的全部财产,造成284人死亡和2500万元财产损失的惨剧。 ;主要识别标志:
(1)地形坡度较大,一般:35 (利于拉裂);
(2) 近水平层状岩体,坡体中下部含一定厚度近水平或缓倾坡坏的软弱夹层(软岩、软弱错动带、断层、煤线等);
(3)坡顶有平行坡面的拉裂现象;
(4)沿坡体下部的软弱层有蠕滑变形。
;四川溪口滑坡剖面图
1 Original form line 2 Form line after slipping 3 Glide plane 4 Strong weathering zone 5 Calcareous breccia 6 Colluvial deposit from Quaternary 7 Subarea of rock structure (Ⅰ: blocky cataclastic texture ; Ⅱ:Huge layer strucuter; Ⅲ: layer strucuter; Ⅳ: layered cataclastic texture; Ⅴ: cataclastic texture; Ⅵ: brecciated texture; Ⅶ: layer limestone of Ordovician; Ⅷ: mudstone and shale of Siluric);;?;贵州关岭滑坡: 发生于2010年6月25日,贵州关岭县,体积约100万m3。滑坡为暴雨触发,导致99人死亡。;;;;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垮塌体均厚60m,平面面积8.4万m2,体积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