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喧哗与骚动》 【美】威廉·福克纳 1 威廉·福克纳 2 3 4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 作品中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 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美国南方文学的奠基人 设立了“福克纳文学奖” 1897.9.25-1962.7.6 William Faulkner 作品简介 1919年9月,福克纳成为了密西西比大学里的特殊学员,在《密西西比人》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幸运着陆》 1932年,福克纳与好莱坞著名电影公司米高梅签约,开始撰写电影剧本 1925年2月他首部长篇小说《士兵的报酬》正式出版 1928年春,他开始写第三部关于康普生家族的小说《黄昏》,这就是后来的《喧哗与骚动》 1941年,福克纳发表著名短篇小说《熊》,这篇小说对美国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解读福克纳全部小说乃至美国南方文学的钥匙” 1949年,福克纳在与加缪、帕斯捷尔纳克、约翰·斯坦贝克、海明威角逐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为“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喧哗与骚动 The Sound and the Fury 1 2 3 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核心,是福克纳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他本人最钟爱的一部作品 小说分了四部分,用四个视角讲述了同一个故事运用了意识流手法、神话模式、白痴叙述。 讲述的是南方没落地主康普生一家的家族悲剧 人物关系图 康普生夫妇 昆丁 凯蒂 杰生 班吉 小昆汀 迪尔西 威尔许 (1905前) T.P (1905后) 勒斯特 (1928年) 康普生家族 黑奴家族 小说分为四个部分 01 02 03 04 班吉的部分:1928年4月7日。以33岁却只有3岁智力的班吉的视角讲述,主要是康普生兄弟童年的事情,事件多以凯蒂为中心。 昆汀的部分:1910年6月2日。多愁善感的昆汀回想到生活中太多的不如意,在夜幕降临之时,走出门去投水自尽。 杰生的部分:1928年4月6日。自私自利的杰生对这个家族充满仇恨,并把复仇的对象确定为姐姐的私生女。 迪尔西的部分:1928年4月8日。作者用“全能视角”,试图通过冷静和敏锐的目光审视康普生家族,补全了故事的细节部分。 内容梗概 故事发生在杰弗生镇上的康普生家。这是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望族,祖上出过一位州长、一位将军。家中原来广有田地,黑奴成群,如今只剩下一幢破败的宅子。黑佣人也只剩下老婆婆迪尔西和她的小外孙勒斯特了。一家之长康普生先生于一九一二年病逝。他在世时算是一个律师,但从不见他接洽业务。他整天醉醺醺,唠唠叨叨地发些愤世嫉俗的空论,把悲观失望的情绪传染给大儿子昆丁。 康普太太自私冷酷,无病呻吟,总感到自己受气吃亏,实际上是在拖累、折磨全家人。她念念不忘南方大家闺秀的身份,以致仅仅成了一种“身份”的化身,而完全不具有作为母亲与妻子应有的温情,家中没有一个人能从她那里得到爱与温暖。 女儿凯蒂可以说是全书的中心,虽然没有以她的观点为中心的单独的一章,但书中一切人物的所作所为都与她息息相关。物极必反,从古板高傲、规矩极多的旧世家里偏偏会出现浪荡子女。用一位外国批评家的话来说,是:“太多的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凯蒂从“南方女”的规约下冲出来,走过了头,成了一个轻佻放荡的女子。她与男子幽会,有了身孕,不得不与另一男子结婚。婚后丈夫发现隐情,抛弃了她。只得把私生女(也叫昆丁)寄养在母亲家,自己到大城市去闯荡。 哥哥昆丁和凯蒂儿时感情很好。作为没落的庄园主阶级的最后一代的代表者,一种没落感始终追随着昆丁。这个“簪缨之家”的孑遗极其骄傲,极其敏感,却又极其孱弱(精神上、肉体上都是如此)。他偏偏又过分重视妹妹的贞操把它与门第的荣誉甚至自己生与死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凯蒂的遭遇一下子使他失去了精神平衡。就在妹妹结婚一个多月后,他投河自尽了。 艺术手法 1 意识流手法 前三部分中,作者一直使用意识流的写作方法。例如班吉看到旧马车就会想起多年前坐马车的回忆,接下来的篇幅便会一直叙述多年前的事情。然后又会突然回到当前,看到牲口棚,又会回忆起小时候经过牲口棚的事情。 这种切换主要是通过照顾班吉的黑奴来提示当前年份,在书中还会有字体变化以区分。 2 多角度叙述 福克纳让三兄弟,班吉、昆丁与杰生各自讲一遍自己的故事,随后又自己用“全能角度”,以迪尔西为主线,讲剩下的故事,小说出版十五年之后,福克纳为马尔科姆·考利编的《袖珍本福克纳文集》写了一个附录,把康普生家的故事又作了一些补充。 这五个部分并不是重复、雷同的,即使有相重叠之处,也是有意的。 3 神话模式 所谓“神话模式”,就是在创作一部文作品时,有意识地使其故事、人物、结构,大致与人们熟知的一个神话故事平行。在《喧哗与骚动》中,三、一、四章的标题分别为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