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瓷发展过程 新石器时代: 烧制陶器 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瓷器生产进入成熟阶段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输出国外 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著名五大名窑 元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烧制青花瓷 明清:景德镇“瓷都”,青花瓷、彩瓷、珐琅彩 (一) 古朴典雅的史前美术陶 磁山遗址出土的陶器多为沙质陶器,少数为泥制陶器,均为手工制作,以素面为主,出土的陶器中有圆底钵、三足钵、钵形鼎等,其中陶盂和陶支架组成的陶器群,独具特色,最有代表性。 红陶为主, 主要原料是粘土它的烧成。原理是:陶坯入窑焙烧时采用氧化焰气,使陶胎中的铁转化为三价铁,器表便呈红色。 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市郊的半坡遗址都发现了大量做工精美,设计精巧的彩陶。这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都属于母系社会遗址,有6000年以上的历史。 仰韶文化的彩陶工艺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是中国原始彩陶工艺的典范。 所谓“彩陶”,是指以赤铁矿粉和氧化锰为颜料,使用类似毛笔的工具,在陶坯表面上绘制各种图案,入窑经火烧后,在橙红的底色上,呈现出黑、红、白等颜色的陶器。彩陶工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原始工艺艺术的主体之一。 黑陶 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5000年)制陶工艺出现的又一个高峰,堪称中国古代制陶工艺中与彩陶相媲美的又一光辉创造成就。 黑陶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 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工艺: 是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并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1936年,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永先生,带领考古队在日照两城文化遗址发现了4500多年前的珍稀陶器——高柄镂空蛋壳陶杯,无釉而乌黑发亮,胎薄而质地坚硬,其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其制作工艺之精,堪称世界一绝,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物,又称为“标准黑陶”,体现了一种单纯质朴的极致之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被世界考古界誉为 “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的制作”。 白陶 “白陶”是指器胎的表里都呈白色的一种陶器, 器胚多以手工捏成, 使用含铁量比陶土低的瓷土或高岭土, 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公元前11世纪)刻纹白陶的创制和使用,是中国制陶工艺发展史上的新成就。 白陶的硬度、耐火度和吸水率都较以往的陶器有了大幅度提高, 白陶是陶器向瓷器的飞跃。 白陶器因其质地坚硬,洁净美观,做工考究而成为奴隶主贵族的专有物品。 商代后期的白陶制作过程更趋精细繁琐,所以白陶器的精品多集中于这一时期。 西周以后,由于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的兴起,白陶器逐渐消失。 在战国时期,陶器上已经出现了各种优雅的纹饰和花鸟。这时的陶器也开始应用铅釉,使得陶器的表面更为光滑,也有了一定的色泽. 二 粗中渐细陶俑青瓷(秦汉) 汉代制陶工艺的一个重大成就就是低温铅釉陶的发明。 在普通的粘土胎表面,涂上大量含有铅的绿、棕黄色釉,以铅的化合物为助熔剂,低温烧制而成。 真正的瓷器诞生-东汉青瓷 东汉浙江青瓷原料主要是一种含石英、高岭、绢云母类型的伟晶花岗石经风化后的岩石矿。这种岩石矿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矿物, 含铁量比较高,所以很适合烧青瓷。 釉是一种石灰釉,釉料中含氧化钙达15%以上。 用刷釉法上釉。 多采用脚踏碓和水碓来加工原料。 以轮制、泥条盘筑、模制和手捏等方法成型。 烧瓷的窑炉是龙窑,窑炉加长加高,结构的许多方面都有改进, 并增加了坯件的装烧量,提高了产量, 同时使流动的火焰延长了在窑内停留的时间,有利于窑温的提高和均匀分布。 青瓷的烧成温度约在1300℃左右,窑体比较薄,能比较快地冷却,恰好符合烧青瓷的要求。 三、 三色彩绘的开创(隋唐)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 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 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 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瓷窑系统, 一般以“南青北白”概称之。 陆羽《 茶经 》 白瓷 “类银,类雪” 青瓷 “类玉,类冰” 胎白色和透明釉,烧结温度高,1340-1370℃, 为彩瓷的发展奠定基础。 品种和造型新颖多样,制作精细,远远超越前代。 青瓷 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
文档评论(0)